新吾爱文学网 > 军史小说 > 标铜 > 第四十一章 东昌祸起边防危 1(2/3)

第四十一章 东昌祸起边防危 1(2/3)

上一页标铜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吾爱文学网在线收听!
还要另算。

那客席也分了三等,上泰山的香客早上都是素席,中午在山上也只吃些素酒果子,大抵有个斋戒沐浴的意思,是所谓接顶。不过晚上回到客店的招待则是依据出钱多少而论,烧过了香回到店中,店家都要设席为贺,大抵是此地灵验,求官得官,求子得子,求财亦得财。故而晚宴也分作三等,最下一等三四人一席,只有糖饼及肴核,有弹唱为乐。中等的两人一席,便可听戏,大些的客店都有专门的戏子寓以供表演所需,至于王星平等人选择的上等席则是一人一位的专席,各种糕点果品也更齐全,一样是要演戏。那日接待王星平的客店入夜之后演戏的便有二十余处,弹唱的不可胜计,粗粗算来也是上百人的规模,而这样的大店光是泰安州城外便有五六家还多。

只不过王星平不信这些,故而也是荤素不忌,即便上山之前也要吃肉,而下山之后别人饮酒狎妓他也不去,也算是异于常人了。

而现在众人脚下所在的东昌府临清州便是此时运河在山东境内最大的一处口岸关津,却已是王星平从泰山下来五日之后了。

从宣府张家口堡外贩来的羊肉都是在出发前便以凉水浇透冻得板结,等在临清城外酒楼的大厨调治下重新化开熬作浓汤,配上此地特产的佐餐酱菜在这冬至日的夜中便最是能够消解疲乏。

而除了吃喝王星平如今最愿意的便是与几天前在泰山上认识的上京举子沈孝廉闲话,这沈孝廉讳德符,年纪四十上下,长得是斯斯文文。其父早亡,但因曾任官翰林院检讨参与编修过《大明会典》,算得是个史官,故而耳融目染之下沈老爷也对朝野故事多有知晓,其人虽祖籍嘉兴府,但出生却是在北京城中,十多岁时父祖先后亡故,之后便一直在南京国子监读书,故而对南北两京的事情知之甚详,其人也是今年的新科举人,正是也要上京赴考,在泰安州时同下在一处客店的。

入夜之后,围坐在炭火炉子前喝汤饮酒,几位举子和王星平正在日常般天南海北的闲聊。

“说来这辽东的事情也不知怎么会败坏如斯,你看这一路若不是因为运粮的车队耽搁,我们至少能早一天到这里的。”路上便有不见了不少北上的粮车,加之此地消息不算闭塞,关于辽东的军情也就更加详细,这一路之上的转运自然更添紧张气氛,而驿路也的确因此而耽搁不少,袁崇焕也是有感而发。

“好歹不用搬砖。”

王星平现学现编的笑话一出众人便又都大笑了起来,气氛也为之一松。

临清地近直隶,又因水运之便,故而北方各处营造烧砖多在此地,工部还专门在临清设了营缮分司专以烧造贡砖贡瓦,而运砖之法也是因袭旧例,凡北上官民船只皆要带砖到京,粮船每船运砖九十二个,民船每尺运砖十二个,只有给皇帝运送各种特贡的新荐鲜黄船免带,而且带运之人若是途中出现遗失短少还要自己赔偿,其实是弊政一种。

“不过往年间上京,过了七月便是淡季,哪里会有这么多运粮运布的大车。”何吾驺也道,他已是第五次上京赶考,几时在封冻时节见过这等阵仗。运河有水利之便,一艘漕船十八个人操工便能运三百石粮,比起陆运自然便捷得多,这也是为何每年三月到六月丰水时才是漕运旺季的缘故,一年中能好行船的时间其实并不太多,尤其是淮河以北的漕路。

沈德符闻言又是一副莫测高深的样子,一口热汤下肚开始给众人普及起朝堂掌故起来,“这诸位就有所不知了,这些多还是私商的粮车,若是官中调运,如今已是过了日子,南面当是不会再有多余的粮食了。”

“此话怎讲?”

“天成有所不知,自宣德年间行了兑运法,江南民便不再运粮入仓,都只将粮运到淮安、瓜州兑与卫所官军,再由运军直送抵京,故而这些年沿途水次各仓的存粮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标铜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