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吾爱文学网 > 军史小说 > 标铜 > 第四十九章 镇西新成壮五屯(一)(2/3)

第四十九章 镇西新成壮五屯(一)(2/3)

上一页标铜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吾爱文学网在线收听!
供,比之松江布的成本便宜了一倍不止,这样一来便又能节省不少。

这样下去大明的东南势豪与元老院的矛盾必然尖锐,虽然对元老院的武力王星平有绝对信心,但事情究竟会朝着何种方向发展就不可尽知了。毕竟就算历史白痴如他也大致清楚,江南的这帮豪强在自家和国家利益面前可从来是不会站在国家一边,到那时甚至会因为元老院造成的这一变故而影响到北方的战局,而王星平也知道这种矛盾随着越来越多与大明产业重复的商品涌入沿海只会越加深重,但他却不愿看到因为这种战略局面的改变而便宜了辽东的‘野人’。

不过每每想及这些变化,看着自己书房中的煤油灯和挂历,他又觉得这一切来得还真是快。不过半年光景,就连邸抄上都出现了大量浙江和南直官员参劾海道稽核不力的奏疏,而在福建这种私渡移民的行为则更为猖獗,王星平曾看过一份新任福建巡抚商周祚——也即是那位祁彪佳的未来丈人——的提奏,今年年初福建最离谱的曾有一艘漳州货船申报水手六百余人,结果回程时船只无甚大碍水手却因‘海难’落水失踪了近八成的。但转念一想如此规模下的移民,台湾和吕宋的汉人恐怕也是一日多似一日,可惜自己这贵州不能如元老院那般明目张胆的行这移民之事,陆路上总也不大方便。

今年的春节应该是来到这个世界后王星平过得最为舒心的一次,没有家中的愁云惨淡也没有在外奔波的劳累,几乎是在期盼中阖家团圆的节日便已经匆匆而过,就连上元夜的灯火看起来都比往年更为漂亮了一般,要是每年都能如此就好了。

他正想着,便听见了外面动静——

“中了!中了!少爷又中了!”

小六的报喜声很快便从街上传进府中,这一回是府试头名,王星平履行诺言没有接受官中对他上一科成绩的认可,而是选择了从新参考,算是借着备考的名义闭门谢客,好给自己留下更多的私人时间。

但有了上一科的铺垫,加上他的名声,连续在县试和府试中被取中头名也就成了应有之意,新贵县和贵阳府的考生水平都谈不上多高,更加上知县与知府都有心收他这个门生,在考选上就更为照顾了,自然这回也不会有考官为了让他历练心性而故意给个较低的名词,王家小子的心性还用历练?

不过这对于王星平而言却只是添头,眼下他最迫切的事情是要再次赶往京师,有几桩事让他不得不如此做。

一是为了消化新占的土地,新收回的军屯并收买的水外六目之地已经修起了数座军堡,每一部的土地上如今都有诘戎军驻扎,王星平与张鹤鸣商议要以引叶遮勒部上建立的镇西堡为中心新设一卫,上报朝廷的奏疏也已发出,相信以张鹤鸣在黔省的威望这种事情内阁断没有不准的道理,也算是张老相公离任前的最后一份功劳。

但对于王星平而言,问题则是如何让这镇西卫成为自家夹袋中的东西,这就需要运作一番了。

若以功绩论,最合适的人选无疑是王忠德,王忠德自在张鹤鸣手下办差以来立功颇多,只是因为时间不合的关系,上一科的武举错过了,这一科却是要等到明年才行,资历上就差了一截,贸然授以一卫实职难免被人置喙。他有心上进王星平也想借这势抬举他做镇西卫的第一任指挥使,而这都需要在京城运作提前为其铺路,唯有他亲自去一趟才有把握,廖四等老弟兄也还在盼着新卫中四个守御千户所多出来的数十个个世职。

二则贵州的事情都上了正轨,又有元老和宋应星、张介宾等人在此帮衬,他格外放心,但天津那里的军营却是让他颇为挂心。如今那里就只有耶稣会的人在,徐骥虽然勤谨,但于军事并无所长,而孙元化虽然对西方军备多有涉猎,然而于整备军心的能力上还是极为欠缺的,再加上这些人难免还会传教,故而那边他着实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标铜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