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吾爱文学网 > 玄幻小说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四百六十八章 破相论得心(2/6)

第四百六十八章 破相论得心(2/6)

上一页一名隐士的前半生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吾爱文学网在线收听!
据业报轻重,区分成六道?

回答:众生不能明白正因,用迷误的心去修善,不能免离三界,所以投生在承受较轻恶报的三道中。是哪三道呢?就是:

1用迷误的心,修习十善,虚妄地想以此求得快乐。他投生在天界,那还未能免离贪欲的境界。

2用迷误的心,受持五戒,虚妄地生起喜爱和憎恨。他投生成人,那还未能免离嗔恨境界。

3用迷误的心,执着有所作为,相信邪道,以此求福。他投生成阿修罗,那还未能免离愚痴境界。

这三类地方,就是三个受报比较轻的地方。

那么,哪些是承受较重恶报的三道呢?就是放纵三毒心,造作恶业,堕落在承受较重恶报的三道中。

1若贪欲恶业重的,堕落成恶鬼

2若嗔恨恶业重的,堕落在地狱

3若愚痴恶业重的,堕落成畜生。

就是这三种较重恶报的业道,加上前面三种较轻恶报的业道,总共是六道。所以要知道,一切苦业缘于自己的内心。只要能引导心,远离一切邪恶。那么,三界六道轮回之苦,自然消灭。自然离苦,获得解脱。

提问:如佛所说,佛当时在三大阿僧祇劫中,经过无量勤苦,如此才成就佛道。为何今日又说,只要观心,制伏三毒,就叫解脱呢?

回答:佛的教导,没有虚妄之辞。

阿僧祇劫,指的就是三毒心。印度语,叫阿僧祇。汉语,叫不可数。

这三毒心中,有恒沙数般的恶念。每一个恶念,都是一劫。有这般恒河沙数般不可数,所以叫三大阿僧祇。

真如本性,既然被三毒覆盖了,若不能超越三大恒河沙数般恶毒心,如何称为解脱?今日若能转动贪、嗔、痴等三毒心,化为三解脱,就叫度过三大阿僧祇劫。

末世的众生愚痴、理解力差,不能明白三大阿僧祇的暗示意思,于是胡乱下定义,说成佛要经历灰尘数般的时劫,就算这样还不够。这岂不是误导修行人,产生疑惑,对菩提道退失修行的意愿吗?

提问:菩萨摩诃萨,通过受持三聚净戒,修行六波罗蜜,方才成就佛道。今日,教导修行人只是通过观心,不修戒律,这如何成佛呢?

回答:三聚净戒,就是制伏三毒心。制伏三毒,聚集成就无量善。聚,就是相会。把无量的善法,普广聚集在心,所以叫三聚净戒。

六波罗蜜,就是清净六根意思。印度语,叫波罗蜜。汉语,叫到达彼岸。通过六根清净,不浸染六尘,就是度烦恼河,到达菩提岸。所以,称为六波罗蜜。

提问:如佛经记载三聚净戒,就是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今日,只说制伏三毒心,岂不是在文字道理上有偏差吗?

回答:佛所说的,是真实语。菩萨摩诃萨,在过去修行时,为了対治三毒,发三誓愿。

対治贪欲的毒,誓断一切恶,所以常持戒。

対治嗔恨的毒,誓修一切善,所以常修行定力

対治愚痴的毒,誓度一切众生,所以常修智慧。

因为通过受持戒、定、慧等三种净法,所以能超那三毒,成就佛道。

消灭一切恶,就叫断。

通过受持三聚净戒,一切善具足,就叫修。

通过断恶修善,万行成就,自己、他人都获得利益,普济群生,所以叫解脱。

要知道,所修戒行,不离于心。若自心清净,那么一切佛土全都清净。

所以佛经记载:心污垢,那么众生污垢。心清净,那么众生清净想得佛土,当清净其心。随着心清净,那么佛土清净。三聚净戒,自然成就证道。

提问:如佛经记载,六波罗蜜也叫六度,指的就是布施、持戒、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一名隐士的前半生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