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吾爱文学网 > 恐怖小说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三百三十八章 台地 十六(2/3)

第三百三十八章 台地 十六(2/3)

上一页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吾爱文学网在线收听!
优异,在与东岸大草原、鸭子湖流域的水果竞争中大获全胜,将对方打得溃不成军,几乎占领了三分之二的东岸水果市场。君不见,在北鸭子湖地区神武县投资设立了大规模果园的马氏果业、在黎明镇有成熟水果产业基地的国营平安罐头食品厂,都纷纷在丘布特河、芦荡河两岸觅址修建自己的水果基地,足见这片土地发展水果种植业的优越地位,就如同后世中国的一样——准确地说,有发展水果种植业的必要环境,同时也有远超的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这水果产业想不发展起来也难。

不出意外的话,这两艘运送补给品前来芦阳岛的72吨级内河/近海通用型小火轮,回程时也要拉上大量的水果,以省的船舱跑空。当然了,一同回去的,还有一些就地腌制好的牛肉,装在规格统一的木桶里,都是捕捉牛群时不慎杀死杀伤的野牛,打算统一运回本土去销售,以平抑物价。

而说到物价,如今这牛肉价格大概是东岸国内最张不起来的一种商品了。拉普拉塔大平原、北巴塔哥尼亚地区生活着保守估计超过两千万头野牛,且因为人类捕杀的力度太过微弱,因此其数目还在增长之中。曾经有东岸农业部的官员猜测,当东岸人真正最终拿下拉普拉塔的时候,这里的野牛数量会增长到多少呢?三千万头?五千万头?总之肯定是一个十分夸张的数字!

这样大数量的野牛,真的为华夏东岸共和国二百万国民解决了相当大一部分肉来来源问题了,同时其海量的牛脂也为肥皂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牛皮又被制造成了各式鞋靴、包裹、鞍具等等,总之是为东岸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了。而且,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坐船去到芦荡河、宝兴河一带,成群结队地试图寻找、捕捉野牛群,指望靠这个一夜暴富,只不过人手不足、缺乏组织的他们成功率较低罢了,远不如地方政府或军队组织的捕牛队。郭汉东上尉率领的队伍之前就经常出去捕野牛,只不过近年来因为战斗任务较重,不再从事这些“副业”罢了,转而让地方政府和民兵去搞这类事情,当然也少不了农业部派出的专职队伍。

在码头附近与后勤部门的人交界完毕后,郭汉东便将后续事务都扔给了副官,然后自己则一头扎进了城外的军营内,检查起了各部的训练情况。自第一阶段作战任务结束之后,他们在后世利迈河、内乌肯河的交汇处,击败了多个特维尔切人部落,不但杀死杀伤了一千余人,同时更是捕获了数量众多的印第安老弱妇孺。这些人没说的,前期将被拉到芦荡河、宝兴河一带开挖沟渠,清淤疏浚,后面还将视情况流放到南非、新华夏、澳洲乃至黑水地区,以充实当地的人口,同时减少本土未来的麻烦。

此时屯驻于芦阳镇这边的共有四个正规军连,分别来自于三个混成营。另外还有一个炮兵连、一个辎重兵连、一个工程兵排,以及数量多达三个连的骑兵。

这些兵加上指挥部勤杂人员的话,基本上已经是一个加强营的规模了,战斗力极为强横。而且为了便于郭汉东指挥,上级也特意没有调那些“老将”过来参与此次剿匪行动,而是全部委任给郭汉东指挥,由其担任支队长。这样细心的“呵护”,也难怪陆军部内有些人风传,此战结束后论功行赏时,他郭汉东郭上尉很可能将在二代军人中第一个晋升少校军衔,比他那个在海军服役的大舅哥李泽民还要快上一步。

郭汉东本人对这些事情自然也是心领神会,因此他现在御下格外严格,剿匪支队的士兵们训练也格外刻苦。这些努力自然不是白费的,前阵子在抢夺水草丰美的后世内乌肯河谷地时,他们通过娴熟的战技,在民兵的配合下,一举扫平了数量众多的特维尔切人,然后凯旋而归。

现在,东岸人已经在后世罗卡将军镇附近的位置上建立了一个前哨定居点,名曰“绥西乡”,目前大概有五六百居民先期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