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吾爱文学网 > 军史小说 > 风雨大宋 > 第6章 偶遇(2/3)

第6章 偶遇(2/3)

上一页风雨大宋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吾爱文学网在线收听!
是荒凉。并州正当汾河从山里冲出来的出口,到了夏秋季节,河水暴涨,是不适宜通航的。现在雨季刚刚过去,只是偶有船行。

在河边站了一会,杜中宵心中烦躁,对陶十七道:“你与盐场里的人到镇上买只羊,宰了煮肉,我们饮几杯酒。此事看来要慢慢想办法,一两日间是回不了州城了。”

陶十七叉手应诺,招呼两个吏人,一起到镇上去。那些吏人本来没精打采,一听说买羊吃肉,顿时精神起来,自告奋勇跟着陶十七去镇上。

杜中宵指着旁边的一处空房道:“走得烦了,我们到那里歇一歇。”

到了空房前,见这本来是一处店铺,卖些吃食的,棚子下摆了几副桌凳。几人在棚子坐下,十三郎和几个人吏到里面转了一圈,出来道:“真是好彩,里面竟然有锅盆,正好拿来煮肉。”

杜中宵也懒得问为何不到官吏的住处去,任由几个人从汾河里打了水来,刷洗锅盆。

看了一会风景,杜中宵问身边的傅瑞:“我看收上来的盐极是劣质,泥沙又多,颜色又黄,难怪卖不出去。知监,我们若是重新煮过,成雪花细盐,不知好不好卖?”

傅瑞连连摇头:“签判,没有用的。附近多有民户煮盐,本来不缺,前些为了战事收买粮草,抑配得又多。家家不知堆了多少土盐,再是好盐也难卖。”

杜中宵听了,颇为无奈。本来盐的质量就不好,还没有市场,此事难办了。

永利监本就是县级,出了盐场不远,便就是镇子。用不了多少时候,陶十七便就买了羊来,与十三郎和人吏一起,就在汾河边宰杀干净,连肉带骨扔进大锅里,煮了起来。

看看煮得差不多了,傅瑞高声道:“到那边盐堆里取些盐来,放进锅里。土盐虽然味涩,煮肉却是极好。用土盐煮的羊肉,没一丝膻味,却是别处不及。”

两人吏人应诺,快步跑到盐场,捧了两大捧土盐,撒到了锅里。又有人到河边寻了些野葱野蒜之类的调料,一起放进锅,大加了两把柴。

不大一会,便就香气四溢。陶十七取了一大块煮烂的肉,放进洗干净的盆里,端给杜中宵。

杜中宵被盐场这绝望的处境刺激了,连叫陶十七取带的烈酒来,分给众人。

喝了一碗酒,直觉得浑身发热,杜中宵呼了一口气,才有些回复过来。

正在这时,一艘小船从上游下来,到了跟前,船头站着的一个人道:“好香的味道!我们是远来的客人,走得肚饿,官人愿意把肉分润一些难我们吗?”

杜中宵喝得有些厌烦,正想有人陪自己喝酒,便道:“要吃肉喝酒,尽管上岸!”

那人道一声谢,把小船摇过来,在码头那里系了,三个大汉上了岸。

上前唱诺,杜中宵见三人戴着范阳笠,裹着皮袍,不似普通商人。让他们坐了,问道:“看你们不是经商的,不知什么来历?”

前面的一个汉子道:“官人猜得差了,我们正是经商。在下冯原,这一位是卫八郎,那一位是鲁行远,做些皮毛生意。我们从北边榷场里买了契丹人毛皮,正要去西京洛阳。”

杜中宵看了看船上,这才看清船舱里都是上好的毛皮,堆得满满。宋和契丹在边境地区有榷场,可以通商。皮毛并不受中原人民喜欢,在双方的贸易中占比不大,多是这些小商户经营。

几人坐下,公吏为他们倒了酒,上了肉,杜中宵举碗道:“客人远来,且饮一杯。”

冯原三人举碗一饮而尽,一齐憋红了脸。把碗放下,冯原呼了一口气,大声道:“好酒,从来没见过如此有力气的!再来!”

杜中宵微笑。烈酒在中原市场并不大,这么多年了,糟白酒就足以供应市场,根本就没有专门酿白酒的动力。但对北方人来说,由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风雨大宋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