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吾爱文学网 > 军史小说 > 风雨大宋 > 第4章 汴河上的纤夫(2/2)

第4章 汴河上的纤夫(2/2)

上一页风雨大宋章节列表下一章
有声小说,新吾爱文学网在线收听!
是有编制的厢军,没了拉纤的差事,朝廷也没有说不给饭吃。

闹了几次,韩绛也习惯了,遇上他们,并不当一回事。当然,这种麻烦能避开还是尽量避开。

听了韩绛的讲述,杜中宵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学过的历史上,工业革命开始,印象最深的是农民砸纺织工场的机器。自己在火山军搞毛纺业,也曾经担心过这种事。不过仔细一想,毛纺业在中原是一片空白,本就不与小农的产业竞争,何来那些事情?杞人忧天而已。没想到回京城,却遇到了另一种人与机器的矛盾,出来闹事的还是有编制的军人。

仔细想想,其实这才是合理的。在中国哪怕发展起纺织业,使用蒸汽机,十之 也不会发生砸机器的事情,因为中国与英国有完全不同的国情。英国砸机器的,是手工工人,纺织业是他们的主业,他们要靠着这个行业生存。中国的纺织业,在农村只是副业而已,是女人孩子做的事情。工业纺织冲击的,其实是朝廷税收体系,两税法中重要的一部分绢布就无从收起,整个国家经济面临重要变化。

反倒是历史上欧洲人不重要的行业,比如交通运输,在中国是个大问题。对于中国这个大国,漕运是国家命脉,便以此时来说,沿着汴河有数十万人靠拉纤为生。一旦以机器车船为拖船,这些人的生计便出现问题,朝廷必须解决。不但是拉纤厢军,还有数量更多的民间纤夫。

相对来说,宋朝解决这个问题还相对容易一些,因为主力在体制内,受朝廷掌控。像后世的明清时期,漕运被漕帮控制,漕运用蒸汽拖船,非要闹出大乱子不可。

看韩绛并不在意,杜中宵道:“子华,其实外面的纤夫说得有道理。只要汴河里用车船,这些拉纤厢军没了饭碗,朝廷总要处置。十几万人的衣食,不是小事。”

韩绛道:“这是枢密院的事情,何必替他们操心?这些不拉纤,还可以守河护堤,安排事做即可。”

杜中宵苦笑道:“十几万人,加上家人,就是十万户,数十万人,安排起来只怕不易。”

韩绛道:“为了这十几万人,朝廷每年耗费数百万贯钱粮,又如何说?如此大的本钱,枢密院若是安顿不了这些人,如何交待过去?其实不要看外面的人喊得凶,他们心里都明白,朝廷无论如何不会断了他们的衣食。现在闹一闹,不过是给枢密院的人看,早早想办法安置。”

杜中宵道:“子华说的当然有道理,这些人有的是去处。不说到边地屯垦,就是京城周围,特别京西路,也尽有闲田,可以安排他们耕种。只要下本钱,加上他们每年的俸禄,朝廷并不为难。不过十万人的事情,枢密院做起来,只怕不那么容易。”

韩绛笑道:“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我们懂,外面的人也懂,枢密院的人当然懂。此事说容易也容易,办法人人想得出来,做起来却非能吏不可。”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风雨大宋章节列表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