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吾爱文学网 > 军史小说 > 风雨大宋 > 第232章 回头路(2/3)

第232章 回头路(2/3)

上一页风雨大宋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吾爱文学网在线收听!
比步兵还要重视弓箭,大多都是弓箭手,练的是骑射战术。一般骑兵,都是 成用弓,一两成刀枪。平时训练也是以射箭为主,直射、轮射等等。枢密院要求练习的“之”字射,已经是非常先进了。说到底无非是尽可能在有效的距离内,能够射出更多的箭。

出现这种局面,首先是步兵的发展,正面进攻能力增强,骑兵冲阵的效果降低。正面对阵,宋军一般是用步军长兵器破敌,协同的骑兵利用机动优势,攻敌弱点,扩大战果。这种时候的骑兵,更多是骚扰牵制的作用。与契丹党项作战时,已经列阵完成的步兵军阵,并不怕对方骑兵冲锋。

骑兵重要,主要是在其机动性,包括战场间的机动性和战场机动性。宋军骑兵的使用,极少出现在正面对阵时,以步兵为主。这与现实有关,也跟长时间缺马的传统有关。但另一方面,骑兵的机动性决定了,他们可以选择合适的地方下马作战,步兵有的,他们大部分都可以有,比步兵更加灵活。

见石全彬不说话,十三郎吩咐面前的骑兵,按照日常训练,分别演给石全彬看。

一切都有规例,带队的军官训练,分成几队,各自取了骑枪,如禁军骑兵射箭一般,演示骑射。无非是直射、轮射,根本没有此时枢密院提倡的“之”字射。石全彬看了,心中不由摇头。

演过一轮,石全彬再也忍不住,对杜中宵道:“提举,以前禁军练弓,委实是你们这般,多练直射轮射,射亲射远。也不需要中的,上靶即可,这是一样的。不过,最近枢密院知会三衙,要骑兵再加练一种‘之’字射。这种射法,要马走之字,相距虽近,却可多射几箭,阵前杀敌最有效。”

杜中宵道:“我也听过‘之’字射,军中练了几次,最后大家一致议论,没有大用处,以后就不再练了。这倒不是枢密院说的不对,而是营田厢军的骑兵,不是那种用法。只有正面对阵的时候,‘之’字射才有用处。而我们的骑兵,除非特殊,正面冲阵只有铁甲骑。他们本不带骑枪,是带一支侧钩枪,带一刀一锏,直冲敌阵。其他骑兵,应尽量避免与敌正面交锋,快打快退,是以如此练习。如果万不得已正面对敌,则变为步兵战术,以骑枪和腰刀对敌。”

此时还是冷兵器时代,撞墙式的冲锋非常危险,正规军都有防范正面冲击的措施。杜中宵哪怕知道一点那个概念,也不敢用在这个时候。指望着排山倒海冲过去,敌方势气崩溃,就此收割战果,是自杀式的打法。打侬智高这种或许可以,对上契丹和党项,是没有用处的。除非特殊情况,宋朝跟他们作战多是苦战,需要反复冲杀才可能冲乱军阵,一波过去没有就是没有了。

骑兵的长处在于其机动性,最快找到敌方的弱点,快速攻击。或者快速机动,掌握战场主动性。想正面冲阵,杜中宵还不如用郭谘的无敌霹雳车呢。大军团规模的两军对战,营田厢军靠的是炮兵。由炮兵控制战场,隔离战场,形成局部优势。敌方崩溃,才由骑敌军扩大战果,步兵巩固胜利。营田厢军中,最重要的步炮协同,而不是步骑协同,“之”字射完全没有用处。

这是战争思想的根本不同,石全彬完全无法理解营田厢军这种打法。若不是他看了多日炮营,对炮兵非常佩服,都要认为杜中宵在胡说八道了。

此时宋军对骑兵的用法,主要是侦察敌情、攻伐敌军和迂回骚扰、劫击粮道。营田厢军的思路与此相同,正面冲锋相对次要,主要由铁甲骑兵来承担。大部分骑兵,在战场上的作用是掩护两翼,瞅准时机作为预备队投入。战前则是侦察敌情,控制战场。

不过自从装备铁甲,就连马的具装铁监也制了组合式的铁具装,河东有了稳定的好马供应,枢密院和三衙起了变化。他们越来越倾向于,让铁甲骑兵骑着具装铁马,直接冲阵。冲散之后,再由后面相对快速的轻骑兵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风雨大宋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