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吾爱文学网 > 军史小说 > 明末阴雄 > 第601章 谋取东江镇(2/4)

第601章 谋取东江镇(2/4)

上一页明末阴雄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吾爱文学网在线收听!
领手头的兵马在皮岛立足,而后不断地扩张,拿下沿海岛屿,并率领包括孔有德,耿仲明在内的二百精锐攻打镇江,擒后金游击佟养真,随派陈忠等袭双山,擒斩后金游击缪一真等,史称“镇江大捷”。

此战后,宽奠、汤站、险山等沿海城池相继归降毛文龙,而毛文龙自此迅速发展长大,朝廷也听从辽东巡抚王化贞的建议,设立东江镇,以毛文龙为总兵。

自此,东江镇算是名正言顺,在后金的压迫和土沙下活不下去的辽东百姓,纷纷来投,使得东江镇治下人口一度达到六十万,控制的地盘不单单是沿海岛屿,还有旋城,镇江,铁山,宽甸,昌城等重要城池,辽东半岛南部沿海地区基本都在东江镇的控制之下,还有鸭绿江沿岸。

整个天启年间,东江镇在毛文龙的率领下,不断地对后金腹地展开袭扰,天启三年攻下复州和永宁,虽然后来又丢人,但着实让努尔哈赤恼火了好一阵子。

天启六年初,趁着努尔哈赤进攻广宁的时候,毛文龙又派遣杜贵、曲承恩率军从海州登陆,直扑沈阳,当时努尔哈赤进攻袁崇焕驻守的宁远城失利,损失不小,恰逢得知东江镇又来搞偷袭,而且目标是沈阳,只得撤退,也就是所谓的‘宁远大捷’。

说起来,整个‘宁远大捷’,少不得有毛文龙一份功劳,如果没有毛文龙出兵掏努尔哈赤的腚眼子,指不定宁远城能不能抗到最后,袁大忽悠能不能活下来。

努尔哈赤率领六万大军抵达宁远是正月二十三,撤军是正月二十六,一场七八万人参与的攻防战,居然只打了区区三天就撤军了,要说全是袁崇焕的功劳,那纯粹是吹牛皮。

就算袁崇焕再厉害,他手里也就一万士兵,城池也是刚刚修建好的,一座连莱州城三分之一都没有城池,防御力量能有多强可想而知,虽然有孙元化带着红衣大炮,但也只有十一门,想要靠着这样的防守力量,打得六七万人的鞑子大军撤退,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而毛文龙派兵进军沈阳的行动,努尔哈赤却不得不防,加之进攻宁远确实吃了亏,最后才被迫撤军,如果后路没有受到威胁,就算暂时的进攻受阻,也只会改为围困,玩他们拿手的围点打援,而不是迅速撤军。

就比如去年的大凌河之战,其实和宁远之战差不多,祖大寿的军队还要比袁崇焕当时多四千人,进攻大凌河的鞑子人数也是六万多,而大凌河城和宁远城防御力量也差不多,皇太极一开始也是进攻受阻,然后硬生生的围困了三个月,最后祖大寿出城投降。

不过东江真的辉煌时期只到崇祯二年,袁崇焕私自矫诏斩杀毛文龙,而后东江镇群龙无首,内乱频发,失去了牵制鞑子的作用,皇太极没有了后顾之忧,直接率军绕道察哈尔蒙古草原入寇。

东江真的内乱,不单单是那个搅屎棍刘兴治的原因,其实还有东江各部的纷争。

本来有毛文龙统领着,大家都很服气,听从指挥,毕竟毛文龙的威望摆在那,大家能有现在的地位也是靠着毛文龙起来的,结果毛文龙死了,顿时就变成一团糟了。

因为让谁来主事,其他人都不服气,本来大家军功,地位都差不多,凭啥要我听你的?

最开始在刘兴治和陈继胜的镇压下,还能勉强维持局面,结果刘兴治打算重新投靠皇太极,直接诱杀了陈继胜,又杀了沈世魁,东江再次大乱。

也就是这个时候,孔有德和耿仲明,李九成,陈光福等不愿意掺和内乱,就离开东江镇投奔孙元化,其他的各部将,还有一些死在了内乱当中,另外一些担心落得和毛文龙一样的下场,直接就投降了皇太极,东江镇的实力和作用一落千丈。

直到从关宁军空降而来的黄龙率领本部兵马抵达,斩杀刘兴治,并且诛杀了其他一些闹事的,东江镇才算是勉强安分下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明末阴雄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