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吾爱文学网 > 军史小说 > 复国 > 第50章 族谱(2/3)

第50章 族谱(2/3)

上一页复国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吾爱文学网在线收听!
大乱以前,军队大致包括禁军、边军、地方武装(如团结兵)等。前两种虽任务有别,但都是职业兵,后一种则具有民兵。禁军、边军属于中央军,是国家武装的主力,大乱前,这些武装的费用大部分由中央支付。

在平定大乱的过程中,军队慢慢发生了变化,中央军队逐步转变成为地方军队,转变开端于节度使兵制的形成,完成于两税三分的确立。

平叛过程中刚刚组建的军队,组建之初即已具有了浓厚的地方色彩。演变到最后,大多数军队都由当地赋税供养,这也是大武之后军人当政的主因。

郑州包括黑雕军在内共有六千军队,成为巨大的销钱机器,郑州的税收大部分用在这上面,而税收以农税为主,造成农民负担极重,生活贫困。

当时军器价值相当昂贵,显德元年时期,一枝弩钱一贯五百文,一张弓钱七百至八百文,一副全装甲价值三十八贯二百文,一副马甲四十贯一百文,一张弓二贯八百文,一把提刀三贯三百文,一枝弓箭,七十四文,一枝弩箭六十五文,造弓一万张,需要牛筋六千七百四十五斤,牛角一万一千只。

米价,平均米价是在每石五百文左右浮动,绢价,每匹五百文至一千文之间,马价,每匹三十至五十贯,名马达到七十、八十贯乃至一百贯。

由上述数字可以看出,盔甲装备的价格非常昂贵,其余的装备也绝对不便宜,一把提刀至少能换一石米或者一匹绢,战马的则价值更高。

郭炯提出军费问题时,侯云策突然灵机一动,道:“在沧州,我见过窦田等人,开铁匠铺生意很好。既然有这么难民,那就多开设几个铁器铺,把有体力、有技术的难民安置到里面,不仅可解决难民问题,还可以增加收入。等产量提高后,还可以做武器买卖,这可是利润丰厚的好事。”

侯云策在沧州时曾为窦田画了来自黑城的风箱样式,提高了冶炼温度。窦田等工匠原本技艺高超,有了风箱后,如虎添翼,可以造出质量上乘的武器。现在只需要富巩把沧州的资金、人员带来,就可以开办铁匠铺。

郭炯出自于耕读之家,很少接触商铺,对商人还很鄙视,压根没有想到还可以由郑州府来铁匠铺。

侯云策出自黑城,所见所闻与郭炯大不同。若是没有商道,小小的黑城根本无法生存。从小依靠商道,让侯云策能够完全接受商人,并不以商人为耻。

郭炯道:“若是我们大规模制造兵器,会引起朝中猜忌。”

侯云策笑道:“谁说我们全部制兵器,铁匠铺分成三种,一是郑州官府出钱出力的铁匠铺,主要制造大林制式兵器,装备军队;二是由我私人出钱建起的铁匠铺,主要经营铁制农具,满足农业需要;三是集中一些技艺高超的工匠,由窦田等人造出锋利的宝剑、宝刀,精制的生活用品等,价格高,数量要少,仅供上层人物消费,作为身份的标志。”

郭炯最终没有完全理解堂堂防御使为何要搞铁匠铺,一脸疑惑地离开。

侯云策叫来录事参军事梁守恒,把扩大官营铁匠铺生产规模的计划说出来,让其实际操作。

“现在郑州官府有铁匠铺三个,主要生产军队的刀、剑、箭等兵器,还能生产床弩、云梯等大型武器,军中所需基本够了。”

军用武器属于禁品,多生产武器,除了加重负担外,没有任何好处。梁守恒同样不理解侯云策的想法。他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肯痛快表态。

侯云策见到梁守恒的表情,懒得多说,直接下令道:“给你三十天的时间,要想办法把铁匠铺的规模扩大,需要人则到难民中去招。”

虽然梁守恒对侯云策扩大规模的想法不能理解,但是防御使下了令,梁守恒还是显现出良好才干,很快从难民中挑选了近一百名身强力壮的男子,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复国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