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吾爱文学网 > 军史小说 > 崇祯十五年 > 第631章 决断(2/4)

第631章 决断(2/4)

上一页崇祯十五年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吾爱文学网在线收听!
军兵马最少也在四万以上,明国重兵既然屯于蓟州,密云一代必然空虚,我军可以乘隙攻击。”

“这怎么行?”不等张存仁说完,就有人不同意的大吼了起来,却是固山贝子爱新觉罗·尼堪。

尼堪是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的第三子,作战勇猛,虽然其父褚英被努尔哈赤处死,连带他本人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到现在还只是一个小小的贝子,不过他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在哈尔哈赤的孙子辈中,算是首屈一指的统兵大将,在战场上从无退让,听到张存仁提议绕行,要避开面前的明军,他立刻就不同意了。

尼堪站起来,大声道:“我军入塞已经十日,尚未有一战,面对明军,却惶惶绕道出关,传回盛京,岂不让人笑话!豫郡王,我尼堪愿带兵出击,攻取翠屏山梁的那两座城寨,为大军打开前路,若不能破,绝不回来见你!”

尼堪虽然是努尔哈赤的孙子,但论实际年龄,却比多铎还要大四岁,基本算是同龄人,加上他平常也喜欢玩鹰,和多铎兴趣相仿,因此两人关系相当亲密,也因此,他才敢在大帐中打断张存仁的话,直接将自己心中的想法提出来。

不止是尼堪一人,帐中建虏亲贵对既然已经入关,却又要再从马兰峪、点鱼关出关的提议,心里面都有点不能接受,这是怎么了,还没有开打,我大清难道就“认怂”,就不敢战了?

别说松锦之战后明军精锐尽失,就算过去明军精锐尚在之时,大清也没有这么怯弱过啊?

再者,绕道两字说的容易,但执行起来却是困难重重,从马兰峪和点鱼关出关的道路崎岖难行,十万大军,没有三天是出不去的,从马兰峪到墙子岭又得三到四天,来回折腾六七天。

最重要的是,多罗贝勒阿巴泰率领的偏师已经从墙子岭一代入塞了,难道大军主力要跟在阿巴泰的屁股后面吗?

这一点,就算在座亲贵都同意,豫郡王多铎也未必会同意。

多铎不动声色,淡淡笑:“固山贝子勇气可嘉,不过还是要听张参政说完。”

尼堪抱一下拳,坐下。

张存仁沉吟了一下,继续说:“如果不从马兰峪出关,那就只能走玉田了,虽然玉田到三河道路崎岖,中间还有不少河流,但眼下隆冬将至,河水结冰,有利于我军的通行,玉田到三河三百余里的路途,大军全力行军的话,六到七天的时间就可以到三河……”

多铎不置可否,目光看向帐中满汉将领:“你们以为呢?”

尼堪立刻又站了起来,抱拳。声音洪亮的道:“豫郡王,我尼堪以为,蓟州虽有重兵,但明军战力孱弱,我军完全不必自己吓自己,不管出关或者是走玉田,来回都最少耽搁六到七天的时间,入塞破关讲究是一个快字,给明国六到七天的准备时间,岂不是错过战机?所以不能迟疑,应该尽速拿下明军在翠屏山上的两个城寨,那两座城寨并不险峻,明军战力又弱,只要豫郡王一声令下,将其拿下绝不是问题!”

“嗯,固山贝子说的对。”

“明军孱弱,小小山头,能有多强的战斗力?”

大部分的满将同意。

只有两黄旗的索尼和鳌拜默不作声。

这两人是两黄旗的后起之秀,此次入塞,被黄太吉赋予重任,分别统领两黄旗的兵马,尤其鳌拜更是勇冠三军,两黄旗的兵马怎么用,是攻还是绕,两人的意见相当重要,不过看两人沉默的样子,显然是黄太吉事先就有叮嘱,一切都遵从豫郡王之意,因此才会低头默然,一副不参与讨论,只接受命令的样子。

满将都想着“攻”,帐中的汉将大多都是学索尼和鳌拜,低着头,不发表意见。

张存仁抱拳:“豫郡王,如果我军携带了红夷大炮,攻陷翠屏山甚至是蓟州城,都不是什么大难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崇祯十五年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