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吾爱文学网 > 军史小说 > 崇祯十五年 > 第735章 外交风云(2/4)

第735章 外交风云(2/4)

上一页崇祯十五年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吾爱文学网在线收听!
没有利,而且还要接受太子严厉的监督,李国帧又殷鉴不远,因此,面对神机营勋贵主将的缺失,勋贵们都是静悄悄,没有人跳出来争抢。

李顺想做主将做不上,另一个主将却选择了急流勇退,那就是精武营主将吴襄。

四月,吴襄以年老多病为由,再次提出致仕——对吴襄来说,他一生都没有打过什么胜仗,虽然是辽东将门出身,但在辽东战场上却是败多胜少,好几次都差点成了建虏的俘虏,崇祯四年大凌河之败后,他就负罪归家,原以为这一辈子都这么灰头土脸,只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二子吴三桂的身上了,但没想到老来得福,在闲居了十年之后,竟然被朝廷任命为精武营的主将,更没想到的是,连续两场关系国运的大会战,精武营竟然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短短一年,胜过他一辈子得到的荣耀。

吴襄心满意足了,小襄城伯李国帧的下场又令他有所感悟,于是毫不留恋,坚决致仕。

崇祯帝挽留两次,第三次准了。

刘肇基成为精武营主将,副将由左柳营副将刘耀仁调任。

开封和击退建虏之战,左柳营作为辅兵营,表现不错,主将马德仁和副将刘耀仁的“双仁”组合得到了太子的认可,这一次精武营将官调整,朱慈烺顺势将刘耀仁调入精武营。

战兵营重新恢复之后,未来每一个战兵营都必须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尤其是阎应元和杨轩。太子对他们两人寄予厚望。

精武营改制完成的同时,朱慈烺对京畿地区棱堡的修建,还有直隶到河间府第三道防线的构筑,始终都紧盯不放,京营军情司更是派出大批的人手,去往这些地区探测情报,除了监督钱粮的使用,也体察各地民情---只短短一个月,朱慈烺就收到了大量的情报。大明官员中从来都不乏兢兢业业、忧国忧民的勤勉好官,但尸位素餐,混日子的庸人,甚至浑水摸鱼、中饱私囊的贪官,也是比比皆是。而在朝廷拨下钱粮,督促各地大规模修建城池,招募乡勇的情况下,已经有一些贪官忍不住要伸手了。

对这种发国难财的贪官,朱慈烺是决不能容许的,但同时却也知道,想要彻底的杜绝贪墨,做到水清无鱼,在现有的体制下,是不可能做到的。他要做的,就是要将那些太过分,将百姓安危置于危险的贪官揪出来,以儆效尤。

朱慈烺身为太子,无法直接出面惩治,而军情司暗地里探测到的那些情报,也无法拿到桌面上来,这种情况下,朱慈烺和左都御史李邦华的良好关系,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但有太过分的贪官,朱慈烺都会想办法知会李邦华,由李邦华的都察院发动调查,军情司暗中配合,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短时间之内,就将贪官拿下--对于地方官员可能会贪墨朝廷专供修建城池和招募乡勇的钱粮,从崇祯帝到李邦华,都是有所预料的,而为了防止弊端,都察院将留在京师的中高阶御史,全部都派到了京畿和保定各地,现场监督,以保证朝廷拨下去的钱粮,不会被贪墨和滥用。

双管齐下,虽不能保证朝廷拨下去的每一厘银子都被善用,但却也大大减少了贪墨的可能。

练军和修城,是应对建虏今冬可能入塞的两个基础准备,而在这之前,马绍瑜和袁枢去往辽东的使者团,能不能得到建虏的善待,双方能不能谈出一个结果,则是未来局势发展的风向标。

不止朱慈烺,从崇祯帝到下面的朝臣,所有人都在关注辽东谈判的进展。

四月初,消息传来,辽东谈判不顺,双方就换俘和交换忠骨之事,迟迟无法达成一致。

立刻,那些原本就不支持和建虏谈判的文臣纷纷上疏,认为建虏“蛮夷不知礼”,马绍瑜和袁枢应立刻撤回,不应该再谈了,但三辅蒋德璟说:“谈判本就是一件旷日持久的事情,就如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崇祯十五年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