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吾爱文学网 > 科幻小说 > 足坛第一后卫 > 第521章 杨峰的青训目标(3/4)

第521章 杨峰的青训目标(3/4)

上一页足坛第一后卫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吾爱文学网在线收听!
字号队伍,连东南亚的几个小国的青训都踢不过,也不知道怎么有脸花钱上场出去丢人的。

杨峰知道,13亿人口的潜力的确巨大,但是却也不是一家训练基地可以承受的,对于杨峰来说,扎根东北地区,挖掘出所有的足球人才,那么只凭借着东北一地之力,与韩日相对抗,也不是梦想。

杨峰需要做的不是自己成为中国足球青训的教父,而是要自己引领一种模式,只要这种青训模式能够成功,那么其他区域就会有无数的人,会模仿自己,进而演变成全国性的青训推广。

足球的青训体系,自上而下难,自下而上易。

一直以来,国内的足球人才,东北三省籍的球员人数都是最多的地区,其中又以辽宁省为重。

归根结底,两个原因,东北人的祖上几乎都是闯关东过来的山东人,所谓山东大汉,球员的身体素质底子摆在那里;而东北地区经济却没有重工业成为夕阳工业,在如今已经远没有南方沿海地区那么发达了。

几十年前,中国足球分为南派和北派,说到底其实就是北方人力量,身体对抗占优,而南方人则是发挥小快灵的技术优势。

得益于中国的地大物博,就像是豆腐脑吃咸的还是甜的口味一样,都有各自的特色。

只不过,南方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足球人口的培养。

为什么踢球?有理想因素,却也有着现实因素。

世界足坛的强国,从根本上形成了两极分化。

一种是像西欧国家一般,处在发达国家行列。

另一种就是以南美国家为代表的“穷国”。

高福利,高人工成本政策之下,使得西欧几国的青少年可以有着相当轻松的学习环境,大力发展课余活动。

而且城市化发展完成,小城遍布全国。使得许多球队的青训体系,完全是立足于本地发展,小球员上完学校的课程后,来到俱乐部可以直接训练。

这一点,在中国是有些不适用的,毕竟想一想大城市的堵车,或者由南到北2,3个小时的路程,将极大限制小球员的训练。

而西方高福利政策的刺激下,可以让青少年无忧无虑地投入到训练之中,即使不成才且成绩不好,仍然有一份不错的收入,甚至可以支持他们不断地从业余联赛向职业联赛发起冲击。

曾经的克洛泽,日后的瓦尔迪,都是这样“不务正业”却成功逆袭的典范。

而一些“穷国”的足球成绩出色,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就像是美帝发达的体育事业,是建立在贫民窟中黑人的血泪之上一样,在没有足够的上升通道的时候,足球,是许多人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机会。

不成功便成仁,每一个超级巨星的背后,不是无数同龄人的失败衬托出来的。

他们踢球有喜爱,但是更多地却还是改变命运。

而国内就处在两个极端的中间。中国有着稳定的上升空间摆在那里,高考就摆在那里,改变命运的机会就摆在那里,而且比之成为那几十上百的足球明星,数千人的职业球员来说,高考那每年数百万,上千万的入学名额,比之体育道路,可是太容易了。

而作为发展中国家,较之西方高福利的制度还有巨大的差距也是现实。

即使你想成为职业球员,但是你得养家糊口吧,你得赡养父母吧,与欧洲主流思想的一人吃饱全家不愁相比,国人光是赡养父母,祖父母的压力就会让一个人不得不面对现实,舍弃掉梦想。

上有老下有小背负着家庭责任的情况下,你干着并不算高收入的底层工作,却还要为了足球从业余联赛拼搏?你是得有多大的心?

有那个时间,多努力工作,多赚一些小钱钱才是王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足坛第一后卫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