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吾爱文学网 > 都市小说 > 回眸1991 > 第363章 液晶面板产业竞争态势(2/3)

第363章 液晶面板产业竞争态势(2/3)

上一页回眸1991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吾爱文学网在线收听!


遥想当年

1979年,英特尔在圣克拉拉(硅谷)开始了一项紧急替换工作,争取在当年推出了一款临时的 16 位微处理器,应付个人电脑市场火热需求。

鉴于日程紧迫

救火团队实际上是把 8080 的 8 位寄存器和指令集扩展成了 16 位,让处理器的性能更为强大。

最后,只用 10 人次的 3 个常规工作周完成了这款 的设计,现在看起来简直不敢想象,开发完成后命名为“8086”芯片,总花费不超过500万美金。

到了1996年,英特尔公司为了应付速龙公司推出的强劲处理器,集中大量科研人员研发全新的奔腾处理器。

据悉;整个项目耗资超过9.5亿美金之巨

时至今日

速龙公司主力推出的速龙二号微处理器,研发资金已超过16亿美金规模,正在研发的速龙三号微处理器,付出的研发代价有可能更高。

根据著名的“摩尔定律”,随着时间推移研发难度急剧上升。

随著半导体的缩小,上可容纳的电晶体数目,约每隔两年便会增加一倍、性能每18个月能提升一倍。

从1960年代不到10个,1980年代增加到10万个,1990年代增加到1000万个,到如今,一颗手指头大小的微处理器上,可容纳的电晶体数目已经达到上亿个,

与此同时,研发费用也从数百万美元级,一路猛涨到数亿美元乃至于数十亿美元级,需要的高端研究人才也直线上升,这更考验领先企业的科研组织能力。

至今;

依然在遵循着摩尔定律,集成电路上的元件继续以每18个月提升一倍的速率,向着“究级”难度狂奔。

不管是英特尔公司还是速龙公司,在身后堆积的高高专利墙都令人望而生畏,现在想要追赶,只存在于理论上的可能性,实际难度天堑之别。

液晶显示屏项目同样如此。

在原来历史上,

从1993年起,内地面板厂商京东方为了追赶三星和技术领先优势,咬牙挺过20多年严重亏损,耗资2500亿之巨,一直到2018年为止,都没有看到超越对手的曙光。

一直以来,显示面板行业都是高资本投入的窄口径行业,产线投入巨大。

以黄河科技集团投入的第五代液晶显示屏生产线为例,一条线投入资金高达37.6亿美金,换算成人民币数百亿元。

由于黄河科技集团的低价强势竞争,韩棒子国现代集团面板业出现严重亏损,刚刚投产不久的第四代液晶显示屏生产线,价值高达300亿人民币,现正准备低价处理。

据悉,所售价格不超过5亿人民币,目前京东方公司正在与对方紧锣密鼓的洽谈中。

十几年后

京东方虽然在液晶显示屏领域做到了世界第一,靠得是伤人先伤己的七伤拳,营收可以做到千亿规模,利润只有十几亿人民币。

在真正获利丰厚的柔性面板领域,依然是韩资大厂占据九成以上的市场份额,仅此一项,年盈利数百亿美金,

“弯道超车”哪有那么容易?

依照王耀城看来,现代集团液晶事业部之所以愿意低价将四代产线转让给京东方,根本就没有存下什么好意。

这是一个诱饵,让京东方越陷越深。

京东方不可能凭借一条四代产线包打天下,后续的高额生产技术转让,设备安装调整,人员培训以及技术支撑都需要花费巨额金钱。

再上第二条第三条产线,则必须要掏出真金白银来买,同时要抵御市场残酷而血腥的洗礼。

王耀城没有放一马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回眸1991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