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吾爱文学网 > 网游小说 > 明末之伟大舵手 > 第71章盟友(2/3)

第71章盟友(2/3)

上一页明末之伟大舵手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吾爱文学网在线收听!
这个熊廷弼更进一步,加兵部尚书衔,太子少保,还明令的命令原本一样大的辽东巡抚听命于他,这让袁应泰十分郁闷,还被迫从广宁移柱这个辽阳。

这辽东经略是大于辽东巡抚,但前者是武职,后者是文职,大明是文贵武贱,上一任经略杨镐都不敢指使辽东巡抚,大家最多两头大,现在好了,皇帝亲自下令,他必须听命于辽东经略使,什么操作空间和运作的空间也没有了。

熊廷弼道:“米柱千户是杨镐一案的负责人,也是天子钦命的钦差大臣,叫一声大人有何不可?”

作为楚党一员,他进入辽东官场极早,万历三十六年,熊廷弼受命巡按辽东。熊廷弼到了辽东后,雷厉风行地做了几件事情。广宁巡抚赵楫和总兵官李成梁抛弃宽甸一带新辟的八百里疆域,将那里的六万登记在册的民户迁徙到内地。不久,论功行赏,给事中宋一韩对此事提出诘难。

作御史巡按的熊廷弼复查核实,结果查到了赵、李两人放弃广阔疆域、驱赶百姓迁徙的详细情况,于是熊廷弼向朝廷揭发了两人的罪状,并波及自己的前任、巡按大臣何尔健、康丕杨对赵、李两位同党的偏袒庇护。然而这一奏疏后来竟然没有了下文。

熊廷弼在辽东干了几年,转学政,因为督学时曾杖死生员而遭到弹劾,离职回乡。

万历四十七年,辽东经略杨镐在萨尔浒大败之后,神宗皇帝与大臣们商议后,认为熊廷弼熟悉边防事务,于是起复他为大理寺丞兼河南道御史,并命前去宣抚、慰劳辽东军民,不久又提升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替代杨镐为辽东经略。

熊廷弼是不负众望,很快的稳定了即将崩溃的辽东的局面,将战线稳定在沈阳、辽阳一线。

只是他的战略过去保守,他的战略是集兵十八万,分布叆阳、清河、抚顺、柴河、三岔儿、镇江诸要口,首尾相应,小警自为堵御,大敌互为应援。更挑精悍者为游徼,乘间掠零骑,扰耕牧,更番迭出,使敌疲于奔命,然后相机进剿。

说白了是守点不守线,联点以成线,避免以建奴野战,先在守城之中给予敌人大量杀伤之后,才相机反攻。

但这大明的党争延续到了地方,作为楚党的他,不可避免的卷入党争,被对手攻击坐拥十八万大军,却畏敌如虎,龟缩不出。

这攻击得最厉害的,当是袁应泰,他主张使用十八万大军,乘建奴主力围攻叶赫部之时,反攻抚顺。

熊廷弼苦笑不语,这十八万大军都是招集的溃兵逃民组成,不修兵具,朽戟钝戈,援急不足为用,金鼓几于绝响,偶令之截杀,股栗腕战,面孔殊无生色,许多士兵不能开弓,或开弓而不及十步,根本是一群乌合之众,除了各大主将身边的几百家丁,尚可一战,其它的,只是临时武装起来的农民。

而建奴则有步骑十万,全是久经训练,能征善战的精锐,在这种情况,居然是放弃守城之利,主动找对方野战,这是找死。

但朝中诸公,皆是鼠目寸光又好大喜功的人,他们在地图上一看,明军有十八万,而建奴不足十万,就命令他反攻,限时夺回失地,在被他拒绝之后,被冠以畏敌如虎之号。

内阁一致同意换将,连他的靠山刘一燝都表示,意见己成,事不可为,让他做好交接准备。

熊廷弼哀叹,大好局面,就被这些人头猪脑的破坏,他连夜大醉,哀叹:“食肉者鄙!食肉者鄙!”

谁知在四大阁臣上书皇帝时,被新登基的康熙天子朱由校训斥否决,以兵未精,器未利为由否决反攻,还认可了他的战略,并为他加兵部尚书、太子少保衔,并命令这刺头熊廷弼听命于他。

当时熊廷弼闻信,激动得向西下跪而拜:“皇上英明呀!臣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康熙天子朱由校对他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明末之伟大舵手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