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吾爱文学网 > 军史小说 > 山河血 > 第6章 51区(2/3)

第6章 51区(2/3)

上一页山河血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吾爱文学网在线收听!
战时期英美联合轰炸机部队在德国上空时,空中堡垒密集的火力网,那种密集的火力网对于任何战斗机部队而言,都等同于恶梦。

“但是……”

眉头微微一皱,虽说心知先生说的很有道理,可冯桂连却知道,增加几挺机枪看似简单,实际上极为复杂,在增加机枪的同时,同样需要增加操作人员,而这甚至意味着整个设计都需要推倒重来。

“先生,在最初设计时,我们就考虑过飞机的火力问题,但防御火力、速度、防护、载弹量、航程,轰炸机的设计是一个整体,对于轰炸机而言,其性能排序应是载弹量、航程、速度、防护以及火力,我们会考虑您的这个建议,但是……”

“但是我们并不希望出现过多的干预技术研究的情况!”

直到坐在汽车上离开研究所的时候,管明棠的神情依然显得很是复杂,与神情的变幻无常对应的是心情的复杂。

随着另一个时空中设于俄罗斯的“翻译公司”将数以百万计的苏联技术资料翻译成英文,并引入这个时代,供各个研究所研究参考起,管明棠曾特意查找过与苏联科学体系发展的资料,在苏联的科学体系中,行政的力量是极为强大的,准确的来说,政治不断的干涉着科学。科技界需要国家支持,而国家同样希望从科技进步中受益。它们两者之间是既互相依赖又互相矛盾的关系,而在这种矛盾中,科技总是弱势的。可以说,政治的干扰以及其与工业生产的相互脱节,一直是苏联科技政策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弊病。

而这也同样是管明棠所希望克服的,也正因如此,专员公署虽说从每年的预算中划出2%用作“科学研发”但也只限于向农业、军事等项目提供资助,仅此而已,几乎很少干涉科技研发,甚至管明棠自己,也仅只是通过“相关机构”向技术情报中心提供“技术资料”而这种技术资料,往往是阶梯式的,像现在技术情报中心,只能找到从48年至55年期间的各类科学论文、技术资料,它们最大限度的缩短了许多应用技术的研发时间,比如像尼龙的“研发”与工业化生产,前后只用了不到两个月,而青霉素的工业化生产,也只用了三个月。

“但是我们并不希望出现过多的干预技术研究的情况!”

脑海中再一次浮现出冯桂连的话语,管明棠的眉头微微一皱,之所以皱眉并不是因为他的言语,而是因为……

“这是好事吗?”

此时,管明棠的心中也没有答案,也不知道答案,毕竟,对于科学,甚至对于技术他都是一个外行。

“先生,我们现在去什么地方?”

从后视镜中觉察到先生神情变化,李直民便开口询问道,先前的航空研究所先生的遭遇,在他看来,是极为自然的,那是那类从事技术研究之人的通病——孤傲。

“去公司吧!”

管明棠随口说道,在科学城的研究所,都是由公司设立的,或许在公司那边,能给自己一些答案吧。

十几分钟后,在孙郡这位几个月前,刚刚出任公司执行总裁的办公室内,在简单的询问之后,作为董事长的管明棠提出了自己的担心。

“对于北方而言,如何抢占技术最高端,一直是我们的追求,也是公司立足于世的根本所在,正因如此,公司才将赢利的30%用于技术研发,设立了上百家研究所,从事着各类技术研发,而我们设立研究所的原因,是因为西方各国的科技体制存在着过于分散的严重缺陷,诸如由于商业保密主义各个工业集团守口如瓶,不相往来,造成效率低下,缺乏统一规划,而公司作为研究所的领导者,可以统一规划技术研发,从而提高技术研发的效率。”

对于研究所、试验室体系,管明棠从来都没有排斥过,但是他同样也明白,这些研究所、试验室的一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山河血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