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吾爱文学网 > 都市小说 > 重生之钢铁大亨 > 第六百七十六章 良苦(2/3)

第六百七十六章 良苦(2/3)

上一页重生之钢铁大亨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吾爱文学网在线收听!
占不到20%。到今年底,全省钢铁产业将突破一千两百万吨,将正式成为全省第一个形成优势规模的支柱产业,而其中东华市钢铁产能将超过七百万吨,梅钢所直接控制的钢铁产能将超过五百万吨。新浦钢厂要是运营成功的话,国内多家正厅级甚至副部级钢企都将在规模及效益上给梅钢拉在身后,而梅钢在国内钢铁行业里,也将跻身前六的位置。范智领导省钢,是做出了些成绩,有段时间气势也盛,赵秋华甚至也在公开场合替他撑势,说他担任副省长分管省属国企工作是合格的。你看赵秋华现在还有在提这个吗?”

“这么说来,你能负责省国企工委工作,还得益于沈淮遮住范智的锋芒?”陈明娟问道。

“确实有这个客观因素,也不能否认,不然的话,田书记也没有办法在这么重要的人事任命上搞一言堂,”李谷笑道,“说实话,就凭梅钢的崛起,沈淮兼任省委委员也是应该的,但是你想想,一群五六十岁的半老头子中间,冒出一个不足三十岁的小青年,多刺眼啊,换我心里也不舒服啊。”

“你们这些人就是心眼小……”陈明娟笑道。

“跟心眼小没有关系,我们所处的是世俗社会,特别是在这个大家都讲究论资排辈的氛围里,想要成事,就要忍受这些规则,”李谷说道,“田书记现在打压梅钢的势力,就是不想别人有机会去打压梅钢,用心良苦啊……”

“嗯,徐沛对梅钢似乎也没有什么好感……”陈明娟说道。

“也是竞争带来的压力,”李谷感慨道,“即使梅钢在接下来几年内不再有大的动作,通过附属及下游的产业带动,也能给东华带来超过五十亿的投资,会进一步将全省的钢铁产业优势聚集在东华……”

“单靠钢铁一个产业,也不可能成多大的气候啊。”陈明娟说道。

“国内学术界近年来对日韩的产业模式发展研究颇深,未必就肯定梅钢刻意在学日韩,”李谷说道,“不过沈淮的野心显然不局限于钢铁单一产业上。去年徐城船舶工业产能造过三十万载重吨,占全省船舶工业总产能的一半,今年有可能超过四十万截重吨;不过,到今年底东华船舶产业产能也将突破四十万吨,与徐城并驾齐驱,而且在总量规模会很快将徐城甩开在身后。”

“东华船舶产业能发展,好像宝和的投资规模更大吧?”陈明娟在徐城市人事局工作,消息自然要比普通人灵通得多。

“梅钢涉及的恒洋船舶重工,目前投资规模是不及宝和,但这个只是梅钢伸出来的一个触手,而且后力也未必就不如宝和集团,”李谷说道,“更宏观方面就是港口的发展。九四年之前东华港口总吞吐规模不足一千万吨,仅徐城港的三分之一,但今年底就将超过四千万吨,超过徐城。而徐东铁路改造及淮煤东出等计划逐步落实下来,将有可能推动东华港跻身进入全国八大港口之列。在东华诸港口之间,不要说梅钢对梅溪港的影响力了,受梅钢直接控制的新浦港,比重也将占到最大……而梅钢此时卯足劲推动的新浦炼化项目,规模更是其直接控制的渚南炼化的五倍,直接投资超过五十亿,原油及化工品码头的年吞吐量就要接近一千万吨,并且带动的下游产业直接投资,也不大可能低于五十亿。不要说梅钢涉及的航运、建筑及房地产市场,只要在石化继钢铁之后成为淮海省第二或者第三大支柱产业之时,梅钢跺一跺脚,真的就有能力叫全省经济也跟着感冒一场。而对徐沛来说,最直接的压力就是东华在三年内工业规模上就有可能追上徐城……”

“这么快?”陈明娟听丈夫说了这么多,但听到东华的工业在三五年内就能追上省会徐城,还是觉得诧异。

“嗯……”李谷点点头,在徐城炼油事件里,他就清楚徐沛对梅钢的态度。

徐沛这三年治理徐城,发展不能算慢,但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重生之钢铁大亨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