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吾爱文学网 > 其他小说 > 权宋天下 > 第九百七十七章 元国(2/4)

第九百七十七章 元国(2/4)

上一页权宋天下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吾爱文学网在线收听!
盘旋观望、随时准备俯冲而下的恶枭。

改革,是艰难的。

尤其是对于宋国这样一个奉行“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国度。谁敢觊觎士大夫的利益,等若与整个国家为敌。

一如当时的范仲淹与王安石。

甚至下场更惨!

而同样在改变自己朝政的忽必烈,却如一柄出鞘的长剑,剑锋所过之处,挡者披靡。

忽必烈凭借的,是贾似道无可比拟的优势,他虽然只是蒙古国名义上的大汗,却是中原事实上的主人。中原之地,他足以傲视群雄,当汉人儒士与势力最强的汉军拜服在其身前之后,其他人便只能诺诺而从。

这是忽必烈的优势,也是任何一个新兴王朝的优势。

正如新兴的大权国。

只是,三者之中,大权国底子还是太薄了。加上一向谨慎的赵权,始终不敢把步子放得太快。

在他看来,稳定,才是一切发展的基础。

内部一旦失控,比外敌带来的损害更加可怕。

暗流涌动的冬天转眼即逝。

华夏十四年,公元1259年,忽必烈中统三年、宋景定三年。

春三月。

忽必烈发布建国诏书,向天下宣告建立大元国。

“……我太祖圣武皇帝,握乾符而起朔土,以神武而膺帝图,四震天声……既成于大业,宜早定于鸿名……可建国号曰大元,盖取《易经》‘乾元’之义。”

蒙古国从成吉思汗到窝阔台、贵由直至蒙哥,都未曾使用过年号。忽必烈甫一称汗,便仿汉制,从儒家《春秋》、《易经》中,选定“中统”一词作为自己的年号。

所谓中统,就是“中华开统”,忽必烈以此自视为华夏中央王朝的正统。

“元也者,大也。”大不足以尽之而谓之元者,大之至也。

“大元”不仅寓指自成吉思汗到忽必烈的历古所无之“大业”,还源于儒家“至公”之论,以此试图将大元朝厕身于夏、商、周、秦、汉、隋、唐的大一统王朝序列。

忽必烈之雄心,令天下震惊。

最兴奋的,自然是依然留在忽必烈身边的文武官员。

大元国的建立,不仅意味着这些人,已经成为了“从龙”之臣。而且无论是国号还是年号,都让这些人相信,自己的国主,开始抛弃蒙古国的传承,不再在意于蒙古国大兀鲁思的汗王尊号,而是一心一意尊崇儒家,把自己以及这个王朝,视为最正统的汉家王朝。

如此,足以让这些北地汉人,为之奉上自己的热血与生命!

赵权建立大权国,从筹备到规划再到实施,前后经历了五六年时间。

可是忽必烈的大元国,似乎一夜之间,便已建成。

随着建国诏书的发布,忽必烈改开平城为“上都”。即使燕京还刚开始重建,忽必烈依然将其改名为“大都”,并正式迁都至此。

国都的改变,从某个方面来说,忽必烈已经放弃了对漠北的企图,放弃了对和林的争夺。

许衡、窦默主持订立“大朝仪”,开始颁布实施。

正式设立中书省,以史天泽为右丞相,蒙古人忽鲁不花为左丞相;王文统、廉希宪及畏兀儿人赛典赤为平章政事。自此,以右为尊。

册立皇子真金为太子,并封燕王,同时领中书省事。

在王文统近一年的努力之下,中统钞的发行开始布入正轨。

不得不说,此人还是有一定的能力,有石忽银行的经验在前,王文统对于中统钞的运作,便显得轻松自如。

中统钞面值包括壹拾文、贰拾文、叁拾文、伍拾文、壹百文、贰百文、叁百文、伍百文、壹贯、贰贯十种。不限年月,通行流转;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权宋天下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