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吾爱文学网 > 军史小说 > 庶族无名 > 第四百三十九章 多事之年(2/3)

第四百三十九章 多事之年(2/3)

上一页庶族无名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吾爱文学网在线收听!
想做到却无可能。”

如今的祢衡,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敢裸衣击鼓骂曹操的,岁月会磨去人的棱角,尤其是当人心中有了明确的目标,在很多事情上都学会向现实低头的时候,他考虑的东西也会更多,他知道陈默的想法是很好的,但要做到是不可能的,人心这东西很复杂,说白了,就是利己的,除非天下人都变成圣人,否则不可能。

“有了方向,尽量靠近便是,至于能不能成,你我已经尽力,无憾便是。”陈默笑道。

“臣明白。”祢衡点点头,起身告辞。

陈默看着祢衡离去的背影,或许,此人将来的成就,会是盖过蔡邕、郑玄这些已故大儒的人物,但也可能会遗臭万年,谁知道呢,人活在当世,做事问心无愧便可,至于后人如何评述,那不管他们的事。

汉授十六年,对整个天下来说算是很平静的一年,平静到并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发生,然而很多事情却在这平静中开始酝酿起来,比如书院大兴,读书从这一年开始,真的不再是某个特定阶层的特权,普通百姓只要愿意,也可以选择读书,当然也可以不读,毕竟这年月的粮产还没大到可以让一个寻常农家供养一个孩子读书的地步,没些家底最多也就认认字就够了。

除此之外,余昇和刘毅攻占三韩的事情,并未掀起任何波澜,一来朝廷这边刻意将这个消息压下来了,二来吗,就算知道,三韩这种地方,对于如今的大汉来说,已经不能说是偏僻荒芜了,甚至不如匈奴、鲜卑这些塞外民族。

朝廷这边也只是在这里设了一郡,名曰韩郡,派人前去教化、治理,县城加起来斗不过二十座,而且多半还是那种小土城。

但这对于陈默来说,却意义重大,根据余昇送来的战报,三韩之战,前后不过一月,三韩水军在大汉战舰面前,几乎连反抗的能力都没有便被尽数击溃,城池更是轻易被弩砲摧毁,大汉将士攻城,都不走城门的,直接轰开城墙往里冲,虽然贫瘠,但三韩部落联盟贵族中获得的财富却让陈默吃惊,这些三韩王室、贵族手中获得的财富,完全可以供养十万水师五年!

这是个很恐怖的数字,要知道如今大汉哪怕是中原州郡,除了南阳、汝南这种大郡之外,也很少有一郡之地能够在不影响民生的情况下,供养这么多军队的郡。

虽然韩郡本身每年税收哪怕发展起来,都未必能够供养一支万人精锐,但王室的物资却让陈默尝到了甜头,或许海上掠夺,是个更快的致富方式。

陈默封了刘毅做韩郡太守,余昇任横海中郎将,一边扩大水师,一边以韩郡为根基,探寻四周是否还有像三韩这样的岛国,用来训练水师的同时,也同样拿来补贴军用,减少一些朝廷的负担。

除了水军之外,中原之地的发展也让陈默比较舒心,随着地盘逐渐稳固,广陵、九江这边囤积重兵之后,中原在安邑环境下,发展起来可比其他地方更容易,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尤其是江淮一带的地方,不说年年能够收成两次,但就算单收,粮产也比其他地方更高。

到了汉授十七年的时候,粮食已经不再是困扰百姓的问题,民间开始大量出现一些烧陶、纺纱的小型作坊,之前因为战乱经济衰退,出现以物易物的局面,如今却是渐渐返回来了,五铢钱开始正常流通,也在这一年,陈默正式宣布重启丝绸之路,开始鼓励商贩经商西域,西域都护府开始真正进驻西域,敦煌、张掖、酒泉等地先后被收回,西域诸国陆续开始重新向朝廷称臣。

不过有句古话说得好,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颔首十七年虽然好事连连,但到了颔首十八年开始,不好的消息却是接二连三的传来。

二月,李儒病死在了天牢之中,终年八十三岁,李儒之死,让陈默心痛万分,这位从长安开始就跟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庶族无名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