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吾爱文学网 > 军史小说 > 重生之宋武大帝 > 第一百三十九章 重拾民心(3/4)

第一百三十九章 重拾民心(3/4)

上一页重生之宋武大帝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吾爱文学网在线收听!
时间是医治创伤的灵药,一百多年来关中百姓反抗异族的统治一直在进行。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反抗越来越微弱,已经有不少人认同了异族的统治,是该趁此机会重新收拾民心,要老百姓知道朝廷回来了,要把朝廷打回来的主张向他们说清楚。做好这点,得到老百姓的支持,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关中建设成进军中原的战略基地。

清风子在别人还沉浸在喜悦中的时候率先向李隽提出这个建议,实是高屋建瓴,让人不得不服。

对于李隽反应之快,清风子很是赞赏,稽首道:“皇上圣明之主,贫道算是见识了。”

象清风子这样的世外高人要得到他的赞赏极不容易,虽然说得不是很恭敬,也足以让人高兴了,李隽笑着道:“道长过奖了。道长之才不在太公之下,能得道长相助,关中何忧?中原何忧?柳将军,马上派出人去追击史天泽,务必不能让他出关。另外,叫将士们集合,我们也进城吧。”

李隽能说会道之人,明明是要来个阅兵式,让长安的老百姓看看宋军雄壮的军威,却给他轻描淡写地说成进城。柳河子哪有不清楚他的意图,领命道:“遵旨。”命令传下去,一部分人去追击史天泽,其余的人全部集中。

对于阅兵一事,李隽早在临安保卫战时就曾举行过,当时取得的效果极好,振奋了临安百姓的斗志,也振奋了全军的斗志,为后来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许光汉的特种部队就曾参加过当时的阅兵式,可以说驾轻就熟,命令一传下去,特种部队马上列阵。特种部队是宋军的尖刀,训练有素,顷刻成阵。

其他的宋军在柳河子的安排下,也很快就集合完成,列成一个个整齐的阵势。从城头上望去,城下黑压压一片,不知道有多少。

蒙古军队惨败之际,不少老百姓也拿起斧头锄头之类的农具出来参战,痛打落水狗。蒙古军队逃走后,他们帮着打扫战场,宋军的行动马上影响到他们,无不是停足静观,见了宋军雄壮的阵势无不是打从心里高兴,指指点点地议论起来。

两万多人列阵,动静也不小,城里的百姓争相围观,不一会儿功夫,城头上城下就围了不少人。消息不胫而走,还有不少百姓得到消息赶来,人是越聚越多。

这场阅兵式还没有举行,就吸引了这么多百姓围观,李隽很是满意,和清风子对望一眼,两人同时微一点头。他们两人具有默契,这是在说各司其职,一定要把这场阅兵式的效果发挥到最大。

李隽骑着白马,在段干木率领的一队侍卫簇拥下策马进城,来到城头上。李隽跳下战马,往城墙上一站,挥手道:“将士们辛苦了!”

城下的将士们一齐道:“报效朝庭!”

李隽带来的军队就有一万五六千人,加上清风子逼降的汉军不下万人,一共是两万多,接近三万人,一齐吼起来,这声音就大了去了,好象一声惊雷,直上云宵,震耳欲聋,远远地传了开去,经久不息。

围观的老百姓原本是出于好奇,本着看西洋镜的心情来围观,没想到如此吼声如山崩海啸一般,震得他们耳朵嗡嗡直响,吓了一大跳,无不骇然失色。

“将士们辛苦了!”李隽再次在城头上挥臂呐喊。

将士们一齐道:“驱除鞑虏!”

百多年来,多少关中志士为了“驱除鞑虏”的志向而抛妻弃子,甘洒热血,终不可得。现在,这声呐喊无异于一声惊雷,劈开了乌云,让老百姓见到了青天,无不是振奋。

李隽大手一挥,许光汉带领特种部队走在头里,从吊桥上进城了,进城仪式正式开始了。特种部队是精锐中的精锐,身经百战,训练有素,装备极其精良,可以说是宋军的“形象大使”,走在头里,给围观的老百姓带来震撼效果。

一百年前,金军大举南下,宋军节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重生之宋武大帝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