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了?还真要把商店搬家来啊?”>
“瞧你们说的,就是因为要过日子,我才都取出来呢。”>
边大妈却有自己的道理,振振有词的说,“我这么跟你们说吧,这涨价就是因为大家听说下月所有商品价格都要放开了。你们想啊,要让商人们自己定价,他们还不胡定?所以眼下大伙都在买能存的东西,保值。你还别看这毛巾多,它可坏不了,还有这些毛线,搁三十年以后织出来的毛衣也是新的。是不是这个理儿?”>
罗师傅老两口再度相互看看,不知不觉真被说动了。>
“对对,咱们也去银行取钱,然后抢货吧,要不晚了,什么都抢不着了。”>
“抢什么去啊?”>
“抢什么不行啊,他大妈说的对,只要是买着东西,搁着就保值。反正咱们不能看着钱毛了……”>
看着罗家老两口能有这觉悟,看到俩人都很听劝,边大妈也很是欣慰。>
“放心吧,你们就听我的,到时候我买什么你们买什么,跟着我买,准没错。啊,对了,你们还得呼下广亮啊。他手里不但有现钱,而且还有车呢,得让他赶紧开车回来。”>
“哎哟,有这个必要吗?他大妈,孩子最近事儿多,挺忙的。要不,咱们自己还是雇辆车弄回来行不?”>
罗婶儿这个当妈的怕耽误孩子正经事,然而边大妈可不在乎这个。>
“还有什么事儿比涨价更重要的,要是别的也就罢了,我现在就担心粮食,你说咱们这院儿里这么多口儿人,不得弄个上千斤的大米,上千斤的白面啊。否则,哪儿够咱们这么些人吃啊,还就找你们家老三办这事儿我安心……>
正说着呢,打外面进来几个人,正好听见这些话,有人当时就插口了。>
“哎呀,大妈,我看您真是糊涂了。您可真行啊,要买这么多米和面,真买来,您往哪儿搁啊,那还不满院儿飞虫啊。”>
边大妈一看,好嘛,原来是米家的二丫头,米晓冉的妹妹米晓卉。>
她身边还有两个同龄人的女孩儿,一看就知道,应该是她比较要好的同学。>
这是放暑假,来家里串门的。>
老太太也没工夫跟小毛丫头计较,赶紧就说正经事,说米婶儿也让她给米家带话,要让米师傅赶紧拿家里存折取钱去。>
岂料,米晓卉却是个有主意的。>
何况她这岁数已经大了,学习也不错,今年是应届参加高考的学生,正在家里等录取通知书呢。>
所以听了边大妈交代的话,米晓卉却不肯照做,反而说头两年降价的时候,米婶儿买化纤布和肥皂就是惨痛教训,早就该吸取教训了。>
而且现在自己家里总共也没几个钱了。>
除了家里要供自己上大学之外,连自己那个美国人的小外甥还得花钱呢。>
家里没闲钱囤积没用的东西,就不掺和了,居然把这儿事儿给推了。>
可这么干哪儿可能啊?>
别的不说,就说全院儿都是沾了米婶儿的光才有货可买的,把人家给拉下算怎么档子事儿?>
边大妈不敢有负所托,就开始怪米晓卉不听话,让她赶紧去办事。>
米晓卉却说自己妈妈这么干纯属盲目抢购,没有一点经济头脑,也不想想买这些有用没有。>
边大妈当然还是那句话啊,“你们年轻人不懂,搁着就是保值。”>
岂料,这一句话对付老伴儿和老邻居们管用,对付米晓卉这个有思想,有自己判断能力,又有个性,追求独立的当代年轻人,却成了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