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吾爱文学网 > 军史小说 > 隋末第一狠人 > 第431章疾病防控(2/3)

第431章疾病防控(2/3)

上一页隋末第一狠人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吾爱文学网在线收听!
植物,即便只是种植在那里,蚊虫都会退避三舍,还有野决明,凤仙花,这两种毒蛇讨厌的植物,也在移栽范围!

原本山林的落叶,也被收集起来沤肥!就是把这些叶子和粪便堆积到一起,经过发酵以后,再撒到地里!

新的安置点,最注重排水,家家户户也修建粪坑,如此一来,环境一下子就好多了。

现在才刚过完年,蚊香花露水还派不上用场,不过就新式犁头,水车这两样,已经让百姓惊奇万分!尤其是知道这种犁头,只需要做十天工就能得到,积极性就更高了!

由官府组织的事情,进度都不慢,番禺三万百姓,围绕着城池,在方圆三十里建立了三十个新的村庄!平均一个村一千人,也就是二百多户!

粮食还没有种植,水果移栽就开始,清理出一座山头,把果树修剪之后,移栽了过去!还有鱼塘!南方水资源如此丰富,不养鱼就太浪费了!

冯盎虽然不明白为啥要把果树剪得光秃秃的移栽,不过还是一一照办!

一万大鹅,加上百姓家里的鸡鸭,都被收集起来,集中养殖,这也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和照料。

岭南忙碌,洛阳也不空闲,新的一年,朝堂上又多了不少生面孔,辛苦一年,收获不少,新的一年,各种计划也再次提上议程!去年在汉城种植了一季林邑的稻种,在杨侑精心主持下,收获并不比普通水稻差!亩产也有四百多斤,要知道以往普通水稻,上等田也只有三四百斤的收获!

提倡精耕细作,追加施肥,在大唐治下,普通水稻亩产接近五百斤,邹羽知道在稻种没有更好的培养出来之前,这几乎就是极限!

不过今年不一样了,北方,辽东,江南,岭南,辽东三国,林邑,各地稻种都汇聚到了一起,在百济开辟了万亩良田,作为实验田,把各地的水稻种植下去,进行人工授粉,看能否杂交出更优良的品种。

其实晋阳的水稻,最高的实验田产量,已经达到六百多斤,不过这种子还不稳定,继续第二季,就和普通的差不多了。

邹羽从杨侑那里得到消息,结合后世的信息,明白杂交种子,也必须经过几代培养,基因才会稳定下来。

百济建立实验田,因为百济气温温和,非常适合种植水稻,加上百济青壮死得太多,还有不少在劳改,因此百济的老百姓,有许多会迁移到中原,土地空出来许多!把百济作为一个粮食种子培育基地,以后整个大唐,水稻种子,将有许多就出至这里!

除了水稻,百济将会种植大量鲜花,作为花草与蜂蜜出产地!还有蔬菜水果!这样即便是老弱妇幼,有可以照应得过来!当然,最主要还是移民!现在大唐有的是土地!缺少的就是人口,移民更有利于民族融合,也有利于统治!

草原游牧已经见到成效,去年数十万牛羊马匹进入草原,在水草最丰美的季节,在草原上吃了好几个月,随后膘肥体壮的回到中原过冬!

整个一年,牛羊马匹,生长并不比圈养差多少,关键是节约了大量人手与饲料,这些饲料又能饲养更多的动物,尤其是牧场的人又能更好的照料幼崽,所以去年增加了两成产出!

今年还是会放牧草原,不过匠作监发明了一个割草的机器,一个原理就像老式推头发一样,两排刀齿构成的,下面是四个木头轮子,只需要人推着前进,它就能把草割倒,后面跟着人用耙子拉到一起,捆起来就是了。

也就是说,放牧的时候,可以一边放牧,一边割草,让牛羊夜晚也可以进食!放牧牛羊!还要放牧大鹅!让整个草原,成为一个巨大的牧场!每年夏秋,就去放牧一次。

当然,如果只是这样,就太浪费了,根据这一年游牧考察出来的地形,还会在草原建立几座城池!以雁门郡的煤炭,运到草原,直接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隋末第一狠人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