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吾爱文学网 > 都市小说 > 华娱之黄金年代 > 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 红迷的节日(2/3)

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 红迷的节日(2/3)

上一页华娱之黄金年代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吾爱文学网在线收听!
东方说的是周先珍,戏里演贾政媳妇儿王氏的。

“我在这儿呢,我在这儿呢!”

正说着话,周先珍老师也过来了,眼看着人齐了,易青带着他们一边走,一边还在清点着人数,然后从后门出去,这里有车接应,绕一圈,再从剧场的正门进来。

一组接着一组,最后一直到易青他们的四组。

全部进场之后,观众们也开始入场,今天来的红迷男女老少都有,有些观众明显都是90后,87版《红楼梦》播出的时候,他们甚至都还没出生呢,可照样不会影响他们对87版《红楼梦》的喜爱。

83年开始筹备,87年开始播出,到现在30年过去了,30年间,《红楼梦》重播了1000余次,也虏获了不同年代,不同年龄,无数观众的心,被亿万观众奉为心目中的经典。

原因在那里?

首先不能不提的就是,87版《红楼梦》有一个强大到甚至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顾问委员会。

当年,剧组所邀请的都是闻名遐迩的大家、名家、权威。包括王昆仑、王朝闻、曹禺、沈从文、周汝昌等等,每一个名字都是金光闪闪。

他们当中的许多人都抱着极大热情参加这项工作,读剧本、看样片,提出具体意见,他们保证了87版《红楼梦》在大局和微观上远离错讹。

只是,非常遗憾的是,目前只有少数几位老先生还健在,绝大多数的红学大家今天没办法再来重聚了。

另外,87版《红楼梦》还有一个团结实干、无私奉献、精益求精的制作团队。

无论是摄制组、服装组、化妆组、置景组、道具组,每一个组员都秉承着精益求精的宗旨,为了更好地呈现经典,剧组专门请到了著名服装设计师史延芹老师,为红楼梦设计了几千套服装。

观众们都能看到,87版《红楼梦》虽然只有36集,但光是演员们的服饰,就足以令每一位观众感到视觉享受了,而这些东西揉合在一起,促成了87版红楼成为最经典的一版。

为了选最合适的景,剧组也是在全国各地辗转,而不是随便搭个摄影棚完事,为了给后代留下可供参考的实物,剧组最终花了在当时来说,不菲的价钱建造了荣国府、大观园等建筑。

直到今天,依然在影响世人,这是如今拍完一部电视剧,就拆掉摄影棚的剧组不能相比的。

再有就是,剧组拥有着一批形象最贴近原著人物形象,且心怀膜拜敬畏的演员团队。

为了找出形象最贴近原著人物形象的演员,演员都是剧组从全国各地遴选出来的,几乎所有人都不是科班出身,因为这样的人可塑性强,没有太多的套路。

演员招齐后,并没有急着分配角色,而是对这一群演员进行了长期的培训,而且所培训的不仅仅是表演。

《红楼梦》说的毕竟是一个豪门贵族从昌盛到衰落的故事,剧组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培养这些演员的公子小姐气质,言行声色,手眼身法步,是骨子里的贵族气质,此外还有琴棋书画诗酒茶这些技能。

经过大师和专家指导,无论是宝黛钗凤等主角,还是小到丫环门子,个个都形神如书中人物,公子王孙,小姐丫环每一个人物都活灵活现的从书中走了出来。

当然,也少不了那一首首,惊为天人,经久不衰的音乐。

要衡量一部影视剧是否经典,看得不仅仅是演员的表演,还有贯穿影视剧始终的作曲,它是一部电视剧能否成其经典的灵魂。

王福林导演当时找到著名作曲家王立平先生来作曲,这些曲子听来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催人泪下,在当时听来,就让人为之震撼,颇有当年曹雪芹挥笔泣诉的心声,这些曲子后来也成为多版红楼争相引用的曲子,已经成为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华娱之黄金年代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