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吾爱文学网 > 其他小说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118章 :漕运改革(2/3)

第118章 :漕运改革(2/3)

上一页重生明末当皇帝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吾爱文学网在线收听!
有了具体方案,朱由校便直接命令李朝庆拟旨。

“传朕旨意,命登莱总督袁可立主持开海运粮,河运漕粮定额减至两百万石,所减两百万石漕粮,皆由淮河入海。”

淮河入海因为有岛屿可以避风,小船要安全得多。如果是千吨级大船,那倒是无所谓,可以直接从松江府出海。

当然,大船造价贵。

小船造价比较便宜,而且制造周期也比较短。大明是一个水运十分发达的国家,南方到处都是船,不过大吨位船只却并不是太多。

圣旨一下,东林党顿时有闹起来了。

此时齐楚浙宣党都已经被东林党逐出了朝堂,这漕运的利润可就是他们的囊中之物了。突然皇帝不搞河运,跑去搞海运了,这岂不是煮熟的鸭子就飞了吗?到时候他们难道还能跑到海上去倒腾?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海路运送漕粮,中途根本不需要停船。哪像河运,这条河换那条河,中间还要走一段陆路。这个时候随便倒腾,漕丁卖掉粮食,商人便把私货塞进去让漕丁夹带,运费都是国家出的。

于是就形成奇葩的局面,朝廷让漕丁出运费,漕丁把朝廷的漕粮卖掉一部分报为损耗,又把商人的私货带上,结果成本还是朝廷出的。这些漕丁实际上就是粮户,他们参与运输即可不用缴纳田赋,但是这成本却比田赋要高出好几倍。

除了运输粮食的船,商人手上还有不少船,直接向北方运输商品,河运的成本比陆运低,还是非常划算的。

运河是朝廷修的,这些商人要走运河,自然得交过路费的,所里漕运总督历来是一个油水丰厚的职务。

东林党马仔们在大佬的指挥下,纷纷向皇帝上奏。

各种奇葩的理由一大堆,什么延期、飘没、伤亡事故,总之就是全面否定海运,同时绝口不提河运的各种弊端,特别是如今大明的漕运已经收到了黄河的严重影响,而开凿了几十年的中运河如今依旧还没有完工。

这条中运河要想完工,还得投入较为庞大的人力物力。杨国瑞本来想建议由皇家银行出资修建,然后在运河上设卡收税。不过朱由校感觉成本太高,还不如把修中运河的钱拿来造货船,这反倒显得更靠谱。

毕竟中运河修起来,依旧还是让商人捡了便宜,而且没有个几十万人是修不起来的,太过劳民了。

货船造出来是自己的,想运什么就运什么。海洋那么宽,什么地方都能去。商人要想走海路运输也行,先交运费再说。

海运显然也是可以垄断的,特别是大宗商品运输。至于那些以快速、灵活揽运的中小型商船,倒是可以让民资发展。而那些运输大宗商品的大型货船,运输路线比较固定,而且不需要什么灵活性,无脑垄断也不会让老百姓感到不便,只要把船造得足够大,降低大宗商品的运输成本就行。

海运是很有发展前途的,但这只符合皇室的利益,显然并不符合东林党大佬们的利益。

朱由校面对这么多反对开海运的奏章,突然间又有些恼火。最近他涵养还是不错的,知道了东林党什么尿性,所以一般犯不着和东林党发火。

可是这次东林党瞎比比了半天,裁减河运漕粮定额的事情楞是拖着没办,一直拖了他将近一个星期,朱由校期间数次责令户部给事中督促此事,这才把这条政令实施了下去。

政令是下去了,可朱由校却是被气得想要直接砍了户部给事中。于是把魏忠贤找了过来,问道:“齐楚浙宣党的官员联络得如何了?”

魏忠贤欣喜的报告道:“皇上,这段时间已经收编了不少齐楚浙宣党官员,足有四十多人了。”

“四十多人,嗯!倒是勉强够用了。”朱由校摸了摸下巴思索起来,这四十多人撒到六部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重生明末当皇帝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