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吾爱文学网 > 其他小说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125章 :还是缺银子(2/3)

第125章 :还是缺银子(2/3)

上一页重生明末当皇帝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吾爱文学网在线收听!
问道,铜钱也是一个很不错的财源啊!杨国瑞说道:“矿业公司那边已经在以最快的速度扩大开采规模,明年预计可以产铜1200万斤以上,可铸铜钱20亿。再加上从民间矿场采购,铸造50亿铜钱不成问题。”杨国瑞汇报道。

朱由校随即说道:“不需要从民间矿场购买铜材,还是自己开采吧!能增加就业。”

开矿确实可以增加很多就业,提前是要有粮食。以为开矿是比较耗费粮食的,开矿的人口不参与粮食生产,同时粮食运入矿区的过程中是有所损耗的。

“也行,不过铸造量就少了。”杨国瑞说道,朱由校倒不是很在意,铜钱也没必要那么急着一口气造太多,慢慢发行,细水长流才是王道。1200万斤铜材,相当于是7200吨铜,这样的产量确实有点跟不上需求,所以可以继续扩大铜矿开采规模。

粮食方面显然不是问题,海运公司第一批走海运的粮食已经运到大沽口了,此次运粮组织了三千料以上大船将近30艘,运来了15万石粮食,运输过程中,登莱水师进行了护航。不过途中并未碰上什么海盗。

第一批运到的粮食属于济民粮行的粮食,并不是漕运的粮食。漕运的200万石,接下来再运,主要是船只还在造。此次组织的三十多艘船当中,大半都是雇佣的民船。因为吨位大,所以冬季也敢出海。

航速也比较快,这次从长江口出海,航行到大沽口,仅仅用了十天的时间,还是因为逆风航行,船走的是‘之’字形。

如果风向对的话,差不多三四天就能到达。

这就是大船的优势,此前明王朝用的都是小船运输漕粮,走海路的时候必须要贴着沿海走,结果就绕了很多路,路程就显得遥远。毕竟山东半岛绕一下,路程就变成两三千公路了。如果不用绕路,从松江到大沽口最近的航线距离只有一千二百公里左右。具体几天到达,是要看风向。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缺船,其他什么都不缺。

大船制造周期比较久一些,所以袁可立暂时还打算用小船来搞漕运,毕竟小船容易造,而且成本低。

用不了多久,从南方运来的粮食就会越来越多,朱由校根本不用怕缺粮的问题。

到了年底,朱由校简单的进行了一番财政预算。

明年的军费,少说要三千万元,一是海军要着手成立,二是边军要进行整编,三是火炮要大量铸造。

没有三千万的军费,明年玩不转。

铸币方面明年弄个两千万是问题不大的,剩下就是盐政、税收属于比较大额的财政收入,明年彻底把北直隶的税收、盐政搞清楚,一年下来弄个上千万元也问题不大。

如此一来,军费差不多就有了。

其他的公司,还欠着银行一屁股债要还,综合一下还是有盈余的,不过要投入到扩大生产等方面,所以能调用的钱并不多。特别是今年抽调了一大笔资金,明年再抽调这么多资金,皇家资本不用扩张了。

修缮水利、赈灾什么的都要还要银子呢!朝廷的四五百万两财政收入,显然不够朱由校折腾的。

“还是缺钱啊!缺口还比较大。”朱由校感觉真的是任重而道远啊!为了把明年的财政缺口填上,朱由校很快就把目光瞄准了剩下几个东林党大佬。

叶向高、刘一燝、韩爌,一个个都是阔佬啊!个个都是家资百万以上,要是把这几个家伙给抄了,明年的财政就稳了。

一次性把这些东林党大佬给一锅端了,那就闹得有点大,若是没有特别好的理由,显然不好下手啊!

“魏忠贤,如今朕在京城百姓心目中形象如何?”朱由校这时把魏忠贤叫了过来,对魏忠贤问道。

“启禀皇上,经过一番宣传,百姓对您已经是极为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重生明末当皇帝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