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吾爱文学网 > 其他小说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156章 :人口爆炸(2/3)

第156章 :人口爆炸(2/3)

上一页重生明末当皇帝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吾爱文学网在线收听!
们的情理所能接受的减少人口的措施。他的中心论点是:“世乱之由:人多(女人多,故人多)。人多则穷(地不足养)。”他判别“人多”的主要依据是“天下人丁三十年加一倍”,而他的家乡徽州人有“喜人多婚早,每十五六皆嫁娶”的陋习,“故二十年即加一倍”。“地不足养”即人口的绝对过剩。汪士铎对此是这样描绘的:“人多之害,山顶已殖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天地之力穷矣。种植之法既精,糠核亦所吝惜,蔬果尽以助食,草木几无孑遗,犹不足养,人事之权殆矣。驱人归农,无田可耕;驱人归业,无技须人。皆言人多,安能增益?盖一亩不过一农,一店不过数人,今欲以百农治一亩,千人治一店,如何其能?”

还认为因为“世上女人多,世乱之由也”,他所提出的减少人口的措施中,除了对“乱民”的屠杀政策外,更多的是针对妇女的,如推广溺女之法,施送断胎冷药,严再嫁之律,立童贞女院,等等。

汪士铎这种认识,在朱由校看来是正确的,但是解决方法却是错误的。

毕竟眼界不同,朱由校穿越前的地球,人口已经超过七十亿了,照样养得活。女人多的认识,说对也对,说错也错。起码在朱由校看来,女人是一种紧缺的社会资源。如果缺少的话,必然很多男人打光棍,虽然对控制人口比较有效果,但是社会问题比较严重。

朱由校自然不可能如清代的汪士铎那样,推行什么屠杀政策,以及溺女之法,那太没人性了。

如今大明的问题,就是经历万历之治后,人口大量增长,而北方又因为小冰河时期的气候问题导致粮食减产,以至于养不活那么多人。

“大明人口,起码超过3亿。”朱由校得出一个恐怖的结论,明代虽然没有番薯,但农业生产力绝对比清代要高的,从此次北直隶统计出来的数据推断,其他省份人口绝对不在少数,特别是长江以南地区。

朱由校现在算是明白,为什么宋代没有农民起义了。因为宋代有计划生育政策啊!人口大体上得到控制,再加上海洋贸易繁荣,通过出口商品,从海外换取大量资源,宋代百姓怎能不富?能吃得饱饭,谁去造反啊!

西方人为什么没有什么农民起义?

因为西方人医疗不行啊!死于瘟疫的人多。再加上西方人经常打来打去的,人口增长自然也受到限制。

中国的古代医疗又是世界上最好的,正宗的中医,手段确实太高明了。以至于死亡率比西方人低,加上传宗接代的观念太重。而且采取的是精耕细作的模式,生产力比西方人的粗放农业来说是高,但人口增长更加恐怖。

朱由校顿时抓住了这个时代的本质问题,什么贫富差距过大,只要不被饿死,老百姓忍受都是能忍受的,但要是要被饿死了,总要求活不是?

道家有运:天生万物,无有不杀之理。

生杀有道,此乃定律,所有有生老病死。但生得越多,杀得越是猛烈。

“看来得尽快开疆扩土,扩大资源总量,并且修缮水利,保有当前农业生产规模,并想办法提高作物产量。还好,红薯是个利器,还能拉高承受上限。”朱由校思考了片刻,便想到了解决办法。

好歹是穿越者,眼界要高得多。

发展生产力,就能拉高人口承受上限。当然科技也不是万能的,例如后世的地球,人口已经增长到70亿以上了,人口再继续增长下去,总会天下大乱的。发展科技,不过是饮鸩止渴罢了,爆发出来的时候反而将猛烈到史无前例的地步。

计划生育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解决大明当前问题就是两个办法,一个就是不管百姓死活,只要能维持统治,人死的越多越好。一个就是想办法开疆扩土,并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重生明末当皇帝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