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吾爱文学网 > 其他小说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268章:移民进行时(2/4)

第268章:移民进行时(2/4)

上一页重生明末当皇帝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吾爱文学网在线收听!
而且这年头生产力就这么高,朝廷也不可能打肿脸充胖子。毕竟移民到辽东没什么风险。什么东西都安排妥当了,自然回报性也比较低。但却能让百姓安心过日子。

要获得土地实际上也很简单,辽东以北的松嫩平原、三江平原都还没有发开出来。这些移民到辽东的百姓如果想要土地,可以自己去北边垦荒,不过成本和风险就是自己承担了,朝廷只提供武力上的保护,划分出可以垦荒的区域。并且提供一些贷款支持,让他们把土地开垦出来并可以耕种。如果土地开垦出来之后还不起钱,银行收走土地。如果贷款拿到手没有把土地开垦出来,把钱挪用去赌博什么了,那就去吃官司呗!

每一户最多可以开垦出五百亩土地,因为维度比较靠北,以及小冰河时代更加寒冷的问题,所以这些北部的土地一年之中作物可以生长的周期比较短,只能种植一些大豆之类的作物,所以五百亩的耕地才够一户人家的收入比较不错。

总的来说,就是移民风险越大,回报越大。就算是移民到回报性不是太大的辽东,也能让那些挣扎在温饱线上的百姓实现温饱。如果想要有更大的事业和出息,可以自己做点买卖,或者到更北部的地区开荒。

朱由校计划在今年之内最少移民三百万农业人口到辽东去,而基础建设等方面需要的工人可以不采取移民的方式,直接招募工人去做工,工期结束了再返回关内。

三百万农业人口,大体上可以满足辽东地区的农业生产所需的劳动力。农业一旦起来了,商业、工业等等活动自然而然也就出现了。

朱由校把辽河平原当成了一个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所以移民速度要快,尽快恢复辽河平原的农业生产,以缓解越来越严重的天灾频发造成农业减产的问题。

农业人口并不是越多越好,一旦人过多了,人均资源减少了,抗灾能力就很差。谁知道辽东接下来会不会发生什么农业灾害。

此时辽东的土地大部分都是由农业公司生产,企业家自然是能少用人就少用人,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就不会导致农业人口过多。大大增强抗灾能力的同时还能最大化的产出更多的商品粮。

而且风险在那些农业公司头上,移民过去的农业人口只是拿工钱做事。就算是碰上了什么天灾,也对这些农业人口影响不大。毕竟他们有工钱,只要做好市场粮食调配,不让粮价暴涨就没问题。

传统的小农经济就不同了,风险基本上都是自己承担,而且农村经济的货币量不多,一旦碰上天灾很可能就是卖儿卖女。

等这些工人赚到了一些钱。自己有一定的抗灾能力,就可以考虑自己到更北部的地区开荒。

而现在刚移民过去的百姓,基本上都是挣扎在温饱线上的,这个时候让他们去开荒显然不太靠谱。

大规模的移民在开春之后就在进行,各地官府招收了不少愿意移民的流民。在北方各省各州县开始按照内阁的指示,大量的排查户籍。发现流民就是两个选择,要么上户籍交税,要么移民到辽东去。

那些有户籍,日子过不好的百姓也都可以参加移民。

愿意移民的家庭。车马费和沿途的伙食朝廷都给承担了。这绝对是一个不小的支出,不过为了尽快恢复辽东的农业生产,朱由校也是拼了。而且还让内阁组建组建专门的移民小组负责这些事情。

北直隶的资本则在天启四年大量砸进了辽东。

谁都看得出来,投资辽东有丰厚的回报。因为战争胜利之后。获得了大量的优质资源。

皇家资本在砸钱,民间资本也在砸钱,因而催生了大量的银行贷款。其中皇家财团是贷款的主力,民间资本同样也在大量贷款。

一些精明的商人发现,靠自己那有限的资本,很难快速将规模做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重生明末当皇帝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