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吾爱文学网 > 其他小说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314章:官场大换血(2/4)

第314章:官场大换血(2/4)

上一页重生明末当皇帝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吾爱文学网在线收听!
要仔细考虑。”朱由校有些犹豫,毕竟纺织业是等工业是不想向外转移的。尽管孟加拉地区已经被归入版图,属于大明的一个省份,但那里的印度人比较多,人工成本必然很低,在当地发展纺织业显然是利润巨大的,但也可能造成一定的市场问题,容易影响到本土纺织业的发展。到时候谁都跑到孟加拉去开纺织厂,都找印度工人,本土纺织业发展个屁。

后世中国崛起充分证明,一个国家不要过早的丢掉一些基础工业,何况这年头纺织业还是支柱产业。

得知朱由校的忧虑之后,杨国瑞建议道:“孟加拉省的纺织业可以只负责生产印度和周边海外市场所需的纺织品。本土纺织品需求依旧在本土生产,距离本土比较近的海外市场,也依旧由本土纺织厂进行生产。如此一来,也不会影响太大,而且利润颇为丰厚。”

利润确实很丰厚,如果用上先进的纺织设备,再加上低成本的劳动力来发展纺织业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那利润确实给力。

“那就在孟加拉省设立国有纺织厂吧!”朱由校最终同意了,随后补充道:“钢铁冶炼要放在本土。”

“臣遵旨。”杨国瑞告退后,随即对产业分布进行了调整。

此时大明的纺织业发展趋势无非就是保留北方纺织工业的同时,新增产能开始向南转移,为南方百姓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为改革做一些铺垫。

能够向南转移的工厂,都是国有企业的工厂。民企在南方,还购买不到蒸汽机。这个时代的经济模式,是属于工厂主的。发展工业拥有巨大的利润,因为技术进步很大,成本也比较低,竞争又不强烈,海外市场无法广阔。

最大的工厂主,依旧还是国有企业。民企工厂虽然多,但规模上完全无法和国企相比。

朱由校允许轻工业在大明本土之外的省份发展,但并不允许冶金业之类的产业放到关外远离本土之外的地方发展,一旦这些地方造反了,要么被攻占了。那么大明可就亏大了。

掌握基础工业,掌握工业体系。才是保障大明比其他国家更加强大的关键。科技越发展是越复杂的,那些无法跟上时代的国家,都将沦为打酱油的国家。

一个强大的国家想要保持下去,并且成为世界霸主,关键还是看能不能熬。能不能熬的关键,还是看百姓是否勤劳。

如果日子太好过了,自然而然会出现懒惰心理。

后世欧洲人之所以衰弱。就是因为太懒了,在中国的竞争之下,已经逐渐沦为三流国家扎堆的地方。

大明要能熬,就必须做好宏观调控,在保障好基本生存权的前提下,又不能让整个社会的人感觉不要做事就能有饭吃,可以整天到处吃喝玩乐,将快乐完全在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痛苦之上,那么用不了多久就会腐化。

所以朱由校在工业发展上。高级的要发展,低级的也不丢。对外掠夺的利益,都是用在国家建设上。把民资大量排除在多外掠夺利益的门槛外。

并且通过宏观调控的模式,让内部百姓处于一种竞争的状态。将财富和地位分配给那些愿意吃苦上进的人,那些不愿意上进的群体,反正国家只保障他们的基本生存权。

中国人本身就擅长竞争,不像海外异族那样好吃懒做,又不擅竞争。华人在世界各地能混得开,就是因为擅长竞争,肯努力,能吃苦。

而一潭死水的国家,就是因为内部竞争出现了问题。有本事的上不去,辛勤劳动的人挣扎在温饱的问题上。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这个国家就出问题了。

反之,一个国家的人们不用怎么工作,就能够过上很好的生活,整个社会的懒惰风气不断滋长,这样的国家也会出问题。

如今朱由校搞的宏观调控,就是搞好财富分配,让那些付出汗水的百姓能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重生明末当皇帝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