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吾爱文学网 > 其他小说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248章:改革准备(2/4)

第248章:改革准备(2/4)

上一页重生明末当皇帝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吾爱文学网在线收听!
百货却是皇室独资的。

他做的不过是一种创新,为大明的经济带来新的活力罢了。

没有创新,经济就会如陷入一潭死水。对于已经进入工业化时代的大明来说,创新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不断的前进。

而拉动经济的另外一个法宝就是改革,他与内阁基本上已经确定,年后先改革湖广,将资源先抓在手中。

湖广是一个重要的商品粮产区,这些资源先抓在手上,到时候南方即便因为改革而大乱,真也不会乱到哪里去。

谁掌控了粮食,谁就掌控了人民。

湖广只要完成改革,朝廷不仅能高度掌控这片商品粮产区,同时还能从土地中解放出大量的人口,从而投入到工业建设上去。

与湖广一同改革的淮河流域,也就是后世的安徽与苏北地区。

基本上就是不断的向南推进,逐年改革到南方各省。

……

这一年的春季十分热闹,大明各省百姓在过去一年里,尽管遭受了不少灾害,但在朝廷的赈济和安置之下,都没有饿死人。

南方灾害则是洪水多,不过洪水起码是水,可以润泽万物,而且洪水可以带来肥沃的淤泥。很多地方年年洪水,不过农业生产并不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北方重灾区就是陕西了,几乎是年年灾害,隔年就是大灾。陕北已经干旱得草木大量枯死。

不过如今的陕北,人口也被移民得差不多了。

可谓是十室九空,大部分的人口都被朝廷移民到西域和东北去了,那些移民到其他地方的百姓,也很快获得了资源配置,相比陕北的资源来说,西域和东北的资源就丰富太多了。

朝廷基本上在陕北放弃了农业生产,陕北农村人口全面被迁移了出去。只剩下城镇中还存在没有移民的人口。在放弃农业生产的同时,则是不断的往陕北运粮,供应陕北的城镇所需,同时城镇人口开始发展矿业。

铁路已经快修到陕北了,到时候陕北就算是干旱得再厉害,反正饮用水总是有的。把粮食运过去,城镇人口有矿业支撑就业,倒也可以发展。

相比之下,关中平原则是朝廷抗灾的重点地区,水利设施连修了三年,发动了大量的灾民投入建设。结果就是,朝廷在关中平原上建立了一个极为完善的水利灌溉设施,只要还能下雨,就可以蓄积雨水用于灌溉。同时渭水也提供了灌溉所需的水资源,尽管不是那么多。

但是关中平原的农业生产在天启十三年已经稳定了下来,在没有 的肆虐下,关中平原此时也逐渐变成了一个商品粮产区,陕西的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局势也大幅度的稳定了下来。

河南蝗灾同样是朝廷重点防治的,朱由校还专门成立了治蝗部队,一旦发生蝗灾,直接用人海战术喷洒杀虫剂,防治方法简单粗暴。

而在没有发生蝗灾的时候,则让地方政府认真施行各种从古到今摸索出来的治蝗方法。

农业上受到一定灾害实际上都不是那么要紧了,因为大量的人口已经因为圈地运动从土地中被释放了出来,投入了工业建设、生产之中。而朝廷已经拥有了供应稳定的商品粮产区。

工人通过劳动能够赚到钱,就能购买各种食品吃饱肚子。即便是朝廷不赈济,也都饿不死人。

受灾了大不了去城镇打工,如今北方新政各省到处都在招工,老百姓有充分的出路可以选择。

很多时候,只是看有没有被逼到那个份上。人被逼到一定份上的时候就会选择改变。

不过朝廷的赈济还是在做的,毕竟受灾了肯定是要管的。

没人饿死,加上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商品供应量跟得上,老百姓也有收入,日子自然过得不错了。

特别是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重生明末当皇帝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