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吾爱文学网 > 网游小说 > 糜汉 > 第二百一十七章 糜旸密奏 君王三观(2/4)

第二百一十七章 糜旸密奏 君王三观(2/4)

上一页糜汉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吾爱文学网在线收听!
军团团围困,像是孤悬海外的一个岛屿。

汉兴郡与公安不同,汉兴郡的邻侧、后方俱是己方阵营所在地,交通顺畅。

而糜旸现在亦正式进入世人的眼中,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时刻了解成都朝中大事就是很重要的事。

在古代,政治大于一切。

在回答糜旸的询问之后,董允已经有离去之意。

糜旸见天色不早本有意留下董允,但董允虽对糜旸感官不错,还是以公事为重的人。

刘备拒绝群臣劝进的那句话,早已经传遍成都城中。

而关于糜旸是否收到,刘备让他认真探查刘协安危一事,成都中的各位大臣亦十分关注。

在这样的情况下,董允想着早日回成都回禀此事。

糜旸知道董允着急离去的原因是什么,所以他也没有多加挽留。

糜旸亲自将董允送到船上,在船舱内,糜旸取出一封怀中的上书,让董允转交给刘备。

并特地言明这封是密奏。

密奏不是后世某些朝代的独创,早在两汉时期,就有一些大臣向君主呈上私密奏言的先例。

而之所以被称为密奏,乃是这些奏表大多不发往尚书台,而是通过特殊渠道直接上奏给君主。

其中一个特殊渠道便是交给君主身旁的侍郎,让他们转呈。

本来糜旸想的是将这封密奏发往成都,让他的伯父糜竺转交给刘备。

但现在董允到来,董允的品德还是信得过的。

凡臣下有密奏上陈君主,无一不是要紧的事,所以董允很认真的收下糜旸给他的上书。

随后在糜旸的礼送下,载着董允的船只缓缓离开了西城。

在船只渐渐远离西城的同时,董允走出船舱。

他看着城头上那早已风干的上百颗头颅,及西城外忙碌的一众修建房屋的民众士卒,他的眼中浮现若有所思之色。

希望下次来西城时,他能看到不一样的风貌。

...

在董允离去之后,糜旸回到了西城之中。

从方才董允的叙说中,他大概了解了如今成都中的劝进态势。

在自己的上书中,他不仅言明曹丕篡汉的事实,他还点出北方正在流传着刘协被害的消息。

其实在吕乂一开始写给他的奏报中,并没有体现这一点,这一点是糜旸自己加上的。

糜旸这么做的目的,在于他要促进刘备提早称帝。

糜旸是穿越者,他了解历史上刘备称帝的过程。

在历史上曹丕于今年十月篡汉自立后,刘备于第二年四月才正式称帝。

蜀中与外界的交流在诸葛亮主政益州后,已经改善许多。

曹丕篡汉称帝的确切消息,最多不过一个月就会传到刘备耳中,但是他为何要将近半年之后才称帝呢?

因为在那将近半年的时间里,刘备可能一直在派人探查一个流言的真实性。

历史上在曹丕篡位之后,刘协被曹丕所害的流言就已经开始在北方流传。

这个流言有多真呢?

《魏略》记载:“初,则(苏则)在金城,闻汉帝禅位,以为崩也,乃发丧;后闻其在,自以不审,意颇默然。”

《三国志·苏则传》记载:“初,则(苏则)及临菑侯植(曹植)闻魏氏代汉,皆发服悲哭,文帝闻植如此,而不闻则也。”

真到连当时曹丕倚重的方面大臣苏则及亲弟弟曹植,都以为刘协驾崩了。

这还是记载在史书之上的,不被记载的还不知道有多少。

有些后世人以为曹植之所以“发服悲哭”乃是哭汉朝亡了,并不是哭刘协之死,但这与史实不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糜汉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