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之后,曹真想起身搀扶起下跪的诸位魏将。>
就在曹真起身的那一刹那,大帐的门帘被突然掀开,随后刘晔就从帐外大步走了进来。>
刘晔的到来,第一时间就被起身的曹真注视到。>
见刘晔归来,曹真一下子就转换目标,他快步朝着刘晔走去。>
在来到刘晔身前后,曹真一把抓住了刘晔的双手:>
“子扬可有计教我?”>
曹真的语气不像是询问,反而像是一种恳求。>
被抓住双手的刘晔,看着身前一脸期待的曹真,再看着跪地的一众脸色惶恐的魏将,须臾之间他就知道方才帐内发生了什么事。>
而面对着曹真期待的目光,刘晔并未有躲闪之意,这代表着他心中的确是有一个建言要献上。>
“我军绝不能退!”>
刘晔直接斩钉截铁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在听到刘晔的话后,曹真握住刘晔的双手不禁愈加用力。>
“快请教我!”>
在曹真的催促下,刘晔并未拖延,他随即开口言道:>
“从当下的情势来看,好似我军即将会被两面夹击,但实则不然。”>
刘晔的话不仅让曹真眼前一亮,也让跪地的诸位魏将纷纷抬头看向了刘晔。>
“关中大多县城反叛,对我军是很不利,可晔这几日一直在分析各地传来的军报,甚至还驾马前往临近的几县探查过。>
在多番分析与探查之下,晔发现那些反贼之所以能那么快攻占县城,一方面靠的是他们在当地的影响力,另一方面靠的是他们手中的族兵。”>
“也就是说,那些反贼手中并无野战精锐。>
大将军及诸位将军也知晓,世家族兵的战斗力算不上强,且每一家手中的族兵都不会太多。>
诚然在攻占县城之时,那些世家会抱团起来。>
可一旦攻占下县城之后,那些世家率先想的只会是保土安民,静待贼军。>
非有特殊情况,他们是不会领兵离开自己的老巢的。>
敌人兵马非精非多,势力又分散在各地,无一统一的指挥,在这两点弱点之下,我军又何惧他们袭击腹背呢?”>
“依晔预料,他们就算想袭击我军粮道,恐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从实际的情势来说,我军真正的敌人,一直就只是糜旸的大军。>
糜旸这几日来之所以一直按兵不动,他等的就是我军撤军。>
五丈原周围皆是平地,一旦我军慌忙撤军,就会给糜旸可乘之机,到那时候我军才会真正陷入绝境之中。>
因此我军绝不能贸然撤军,唯有继续死守五丈原!”>
当刘晔说完他的见解后,曹真及诸位魏将的脸上,皆流露出一些惊喜之色。>
只是还是很快有魏将提出异议。>
“侍中所言虽然有理,可只要糜旸大军一日不退,我军就一直有可能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中。”>
当这位魏将提出这点异议后,不等其他魏将附和,刘晔便立即正色言道:>
“两害相权取其轻!>
我军一直死守五丈原,虽看似有风险,但对贼军来说同样如此。>
之前贼军曾数次偷渡渭水上游,想要袭取渭水北岸的营地,可那数次的进攻都被郭雍州击退。>
从这一点来说,郭雍州之前的分兵之议,便是正确的。>
郭雍州领兵在北,我军屯驻在南,这俨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