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着夷道的方向进发。>
陈到曾镇守鱼腹多年,而鱼腹距离夷道并不远,陈到知道夷道城外有一条陆路,能直通公安城。>
陈到的心思不可谓不缜密,但徐盛亦不是易与之辈。>
虽说正如魏延所说的那般,徐盛没办法派兵驻防江陵城外的每条水道,但这不代表徐盛不能派出斥候。>
天亮之际,大量的吴军斥候活跃在江陵城外的江水两岸。>
而一些斥候,亦很快就探查到了汉军的迹象。>
吴军斥候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徐盛身边,将这件事禀报给了徐盛。>
徐盛在听闻江陵城内竟有汉军出来时,他的第一个反应是惊讶。>
“江陵之盾,竟亦有峥嵘乎!”>
自公安之战后,陈到就被刘备派来江陵镇守。>
而以孙权对荆州的渴望,在过去的数年时间内,吴军暗地里也曾做过一些不利于江陵城的事。>
但那些事毫无意外的,都被性格稳重的陈到化解于无形之中,故而世人经常以为,江陵地带一直是一片祥和。>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形容的正是陈到这种人。>
说实话,本来荆州兵力空虚,陆逊并非一定要将公安作为首要目标。>
从战略目标来说,要是能奇袭攻下江陵,那么对吴军来说收益才是最大的。>
但为何陆逊不将主意打在江陵身上?>
原因就在陈到身上。>
陆逊觉得以陈到那面面俱到的性格,天下间恐怕没人有把握,能在短时间内奇袭攻下他镇守的江陵城。>
因忌惮陈到,吴军中一些将领,私下里就将陈到称为“江陵之盾”。>
但令徐盛没想到的是,一向稳扎稳打的陈到,竟也有迎难而上,峥嵘显露的一日。>
因心中的惊讶,徐盛怀疑地又问了斥候一句道:>
“你看清了,果真是陈到领兵而出?”>
徐盛的怀疑,让斥候脸色愁苦起来。>
这让他该怎么回答?>
“敌将性格谨慎,在周围多布绞杀斥候之精兵。>
我也是在同袍的掩护下,拼死捡回一条命,才有幸能回来跟将军您禀报的。>
卑下,卑下只能说,卑下远远看见的正是陈到的将旗。”>
斥候解释的时候,真的都想哭出来了。>
身为一位斥候,他的眼神自然是不错的,他也曾见过陈到的画像。>
但问题是,眼神再好,他也得靠近汉军才能做到“看清“二字吧?>
可以陈到多年的经验,他又怎可能让敌军斥候靠的太近,从而窥探清他的虚实?>
斥候的回答与神色,让徐盛反应了过来。>
他是有点强人所难了。>
但徐盛这时心中,却已经有七八分信了斥候的话。>
因为从斥候的话语中可以判断出,那的确很像是陈到的作风。>
至于剩下两三分的迟疑,在徐盛看完荆州的地图后,就也消失的无声无息了。>
“夷道!”>
徐盛将手中拳头,重重砸在地图上夷道城上。>
陈到率军逆流而上,自然是不可能为了逃回益州,而据地图上的描绘,夷道城外正有一条陆路,可通往公安。>
一想到这,徐盛就不淡定了。>
陆逊为何让他率军在江陵城外,一个目的为的是震慑陈到,另一个目的不就是防止万一陈到领兵出城,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