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从沉默的糜旸身上,感受到了悲伤的情绪。>
他们亦知道,糜旸是因何而悲伤。>
良久的沉默后,糜旸想将手中的奏报放下,但不知怎么的,手中的这封奏报,却宛若有千斤重一般,让糜旸无论如何都放不下。>
文字很轻,但王洪对他的情义却很重。>
糜旸不由得回想起,当日他让王洪去州陵时,王洪笑着对他拜别时说的话:>
“大司马珍重!”>
那时糜旸只觉得这五个字太过寻常,但今日在得知王洪的下场后,他的心中却犹如堵上了一块大石头般,难受的紧。>
“何至于此。”>
随着内心不好受的情感越来越浓,糜旸对着众将缓缓吐出了这四个字。>
这四个字,让帐内的气氛变得更加凝固起来。>
不知糜旸谋划的汉将,只以为糜旸是在感慨,王洪性情太过刚直,才有着今日这般悲壮的下场。>
而那些事先知道糜旸谋划的汉将,却从这四个字中,读出了糜旸的伤感。>
他们是知道,糜旸早早就为王洪安排好后路的。>
可王洪不选择生路,却偏偏选择一条死路,为的是谁,难道不是显而易见的吗?>
当内心中难过的情绪达到顶点后,糜旸再也控制不住自己。>
愤怒的糜旸将手中的奏报,狠狠拍在书案上,咬牙切齿地说道:>
“孤要让朱桓族灭!”>
糜旸的这句宣言,好似一根导火索一般,彻底引爆了帐内的气氛。>
丁奉率先气愤地起身对着糜旸请命道:>
“臣愿率一支精兵先行,驰援公安!”>
丁奉一起身请命,跟在他身后起身的,义愤填膺的汉将足有十数位。>
这十数位汉将,请命的内容与丁奉一般无二。>
帐内的汉将都知道,尽管当下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事就是率军回援。>
但他们现在身处于宛城外,宛城内就有着魏军的数万精兵,他们没办法一下子将所有的部队立刻南撤。>
故而当下对他们来说,最稳妥的办法就是,由一员大将先率部分精兵回援公安。>
剩下的军队由糜旸统领,徐徐后撤,以防魏军在后追击。>
但这就是一个稳妥的办法,糜旸却不打算答应。>
“不!>
孤要亲自率兵回援。”>
糜旸的话无疑惊到了帐内的诸将。>
就连事先知道糜旸谋划的张合、邓艾等人也是如此。>
“大司马,万万不可!”>
见糜旸竟要推翻原来的计划,邓艾急着起身劝道。>
邓艾的话音落下,帐内其他诸将也俱附言起来。>
现在诸位汉将都以为,糜旸是被王洪的死刺激到了,才会做出这个不理智的决定。>
可面对着诸位爱将的劝谏,糜旸态度却相当坚决。>
“孤心意已决。”>
糜旸的这句话,带着不容拒绝的意味。>
这让起身劝谏的诸位汉将,都不敢再有所言语。>
只是虽说糜旸不顾诸将的劝谏,但他却并未如诸将想的那般,被心中的愤怒冲昏了头脑。>
糜旸将目光看向邓艾,对着他说道:>
“我军在宛城外有六万余精兵,孤只带走三万,剩下的三万交由你统领。”>
糜旸此话一出,诸将都不禁纷纷将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