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的宴会上商谈,所以诸葛瑾早早就起来打扮自己。>
身为一国使臣,气度最为重要。>
当诸葛瑾打扮好自己后,他便听到了丁封在门外问候的声音。>
丁封是糜旸派来迎接诸葛瑾去往宴会的。>
听到丁封的问候后,诸葛瑾深吸一口气便走出了房门。>
随后他便跟着丁封,一路朝着宴会所在地走去。>
诸葛瑾以为他今日起的够早了。>
没想到当他来到宴会中后,却发现宴会中早就坐满了人。>
想来那些人俱是在荆州位高权重的人物。>
意识到这一点后,诸葛瑾更加不敢怠慢。>
诸葛瑾跟在丁封身后,亦步亦趋地来到他的座位上坐下。>
在诸葛瑾去往座位的一路上,他发现宴席内原本热闹的气氛瞬间安静下来。>
宴会中的人,都用意味不明的目光在打量着他。>
当然,那些目光中不乏有 裸的恶意存在。>
好在糜旸还是照顾他的。>
在诸葛瑾坐下后,糜旸轻咳了一声,驱散了那些注视在诸葛瑾身上不怀好意的目光。>
当那些目光离开后,诸葛瑾觉得空气都变得香甜了起来。>
而随后在糜旸的吩咐下,宴席正式开场。>
宴席开场后,场内的人似乎也真的不再关注诸葛瑾了,一个个开始推杯换盏起来。>
酒过三巡后,被糜旸敬了好几杯酒的诸葛瑾也有了几分醉意。>
醉意当头下,诸葛瑾并未忘记自己的任务。>
诸葛瑾见糜旸在美酒的熏陶下,心情似乎不错,因此便主动起身来到糜旸身前对着他一拜:>
“吴臣诸葛瑾,代表我朝大将军陆逊,有要事与大司马相商。”>
诸葛瑾的举动很早就被场内的人注视到。>
而他的话一出,更是让宴席的气氛瞬间冷了下来。>
不出意外的,顿时有十数道恶意的目光,射在了诸葛瑾的背上。>
可开弓没有回头箭,诸葛瑾只能暗中为自己打气。>
糜旸在听到诸葛瑾的话后,轻笑了一声。>
他放下手中的酒杯问道:>
“何事?”>
见糜旸没有因自己的话发火,壮了壮胆子的诸葛瑾再一拜说道:>
“我朝大将军感念近年来,两朝交战多有死伤。>
正所谓上天有好生之德,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我朝大将军不想两朝百姓再有死伤,故想与大司马订立停战之约。”>
可能是糜旸这两日对自己的良好态度,给了诸葛瑾不少的勇气。>
在说完上面那些冠冕堂皇的话后,诸葛瑾又接着说道:>
“大司马弃宛城而至州陵,恐怕是因为我朝侵取荆州,危害王洪,导致怨念颇深,大司马可能不愿意讲和。>
但您这有失偏颇,忽略了大处。>
我试着为大司马论其轻重和其大小。>
今曹休为大司马所困,若大司马能抑威损忿,那么宛城就会是大司马的囊中之物。>
宛城一旦拿下,以大司马的才能,可以进一步谋取中原。>
汉朝先帝与大司马恩如父子,比之大司马与王洪情义如何?>
汉朝先帝在时,每日都在想着光复中原,今大司马岂可放弃大好机会?>
而私人之忿,比之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