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兵,你的顾虑不能说不对。>
可你知兵,陛下知否?”>
周鲂问出了一句,答案众所周知的问题。>
“在陛下眼中,他要的很简单,他要柴桑无忧,他要看到有忠诚良将勤王。>
至于其他的事,根本不在他的考虑中。>
若是建邺城中尚有良将在,他们可能还会劝导于陛下。>
可大吴良将,当下有哪几位在建邺城中?>
以往要是张公...”>
提起张昭,周鲂下意识地叹息连连。>
张昭在朝的时候,身为淮泗官员魁首的他,的确是吕岱在朝中的支持。>
只是如今在吕岱的记忆中,张昭与孙权还处于决裂的状态。>
周鲂提起张昭就叹息还有着另一层用意。>
正所谓兔死狐悲。>
你的政治领袖张昭因得罪孙权,都直接被孙权封死在府内。>
要是你再违逆了孙权的意思,你的下场难道会比张昭好吗?>
周鲂的言语暗示是有用的。>
在联想起张昭的下场后,吕岱不由自主的打了一个冷战。>
冬天的江风虽冷,却比不上孙权对老臣的手段更让人心寒。>
在周鲂的步步引诱下,吕岱陷入了无边的惶恐之中。>
若无前例,周鲂再怎么说,吕岱断然不会有这种感觉。>
可吕岱可以参考的前例却太多太多。>
在久久的深思后,吕岱似乎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吕岱对着周鲂深深一拜请求道:>
“岱想上书一封给陛下,还望子鱼能代为传达。”>
吕岱知道眼下能帮他的唯有周鲂,概因周鲂是孙权的使者。>
若周鲂未至永安还好说,周鲂已至永安他若私下里给孙权递送奏疏,这无疑是在藐视孙权的权威。>
唯有让周鲂替他转呈奏疏,方是合情合理的事。>
听到吕岱的请求后,周鲂略一思量便答应了他。>
见周鲂肯相助,吕岱不由得大喜。>
“子鱼真乃国之干臣也!”>
吕岱与周鲂在一旁私下交流了许久。>
众将虽都好奇他们在说什么,但也只能在心中默默猜测。>
待到吕岱带着周鲂回到众将身前后,众将本以为吕岱会下达整军备战的命令。>
没想到吕岱却对着众将说道:>
“使者远道而来,待使者好好歇息后,再一同商讨进兵方略。”>
吕岱的话,引起了东吴众将之间不小的骚乱。>
东吴众将本以为,刚才周鲂的言语都那么犀利了,吕岱恐再也不敢有所拖延。>
结果...>
众将不由得将目光看向周鲂,只见周鲂这时脸色阴沉,想来他刚才私下里与吕岱谈的很不愉快。>
没有让众将过多注视,周鲂随后就领着亲随朝着吴军大营走去。>
看着周鲂离去的背影,许多吴将心中隐约出现了不详的预感。>
...>
吕岱为周鲂安排的营帐很宽敞。>
临近深夜,周鲂的大帐内依然闪着烛光。>
看着周鲂沉思的模样,他的胞弟周益不由得疑惑道:>
“兄长今日为何要答应吕岱所请?”>
周鲂父母早逝,从小就是他一手将周益拉扯大,两兄弟间感情深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