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他的脸庞。>
“可惜,可惜!”>
望着身前的烛火,周鲂将手中的奏疏一端放了上去。>
火苗很快在奏疏上跳跃起来。>
看着手中渐渐被火焰覆盖的奏疏,周鲂的眼神越发冷厉:>
“大司马不允许,东吴有这么老辣的人存在!”>
...>
“哈气!”>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最近天气冷了,糜旸有时总是会控制不住地打喷嚏。>
难道是有人不时在念叨自己?>
还是有人在借着自己的名头在为非作歹?>
想到这,糜旸摸了摸下巴处越来越长的胡须,难免有点担心起来。>
名头被利用倒无妨,事情不要被办砸就好。>
见到身前的糜旸有些失神,董允一直不住的咳嗽着。>
可再怎么咳嗽,董允发现糜旸都没回过神来。>
实在没办法之下,董允直接低沉地喊了一声道:>
“大司马!”>
在董允的这声低喝下,糜旸才从思索中惊醒。>
“啊,休昭,你继续念,孤听着呢。”>
看着手捧诏书的董允站立身前还未离去,糜旸终于回了这么一句。>
董允与糜旸相交不浅。>
以往刘备每有诏书要给糜旸,都是以董允为使者。>
刘禅继位后,很好的延续了这个传统。>
而今日董允念的诏书中,本来也没多么重要的内容。>
大致可翻译为:>
“表兄又立功啦!”>
“那朕赏!”>
“什么,吴狗竟敢入侵我国疆土。>
看朕写诏书骂他!”>
当然这封诏书中,刘禅还贴心的为糜旸打了一个补丁。>
近来沙摩柯为糜旸立生庙的事传到长安,这引起了长安一些大臣的疑虑。>
立庙是帝王专属,臣子怎可染指?>
而当一些弹劾的奏折送到刘禅面前后,刘禅很生气。>
“蛮族礼仪不与华夏同,有何可奏?”>
刘禅把那些弹劾糜旸的大臣骂了一顿,又专门下了一道诏书,为沙摩柯的行为作解释。>
今日刘禅的诏书正好送到糜旸这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等董允念完诏书后,他便走近几步,对着糜旸轻声问道:>
“相国让我问大司马:你欲灭国邪?”>
听到董允转述的话后,糜旸笑了出来。>
见糜旸不回答,还在那里笑,董允有种想扶额叹息的冲动。>
都当大司马的人了,性情怎的还和以前一样。>
其实不止诸葛亮想问糜旸这件事,就是包括董允在内的一众朝臣,都很想知道糜旸到底想干嘛。>
长安距离荆州甚远,一些消息传递自有先后顺序。>
原本从荆州传到长安的军情是,永安守将韩综要举城投降,大司马要派兵接应。>
这一点,长安朝野都是能理解的,不能寒了忠臣之心嘛。>
而后来曹魏为协助陆逊,派兵攻打义阳郡,这让长安众臣也很淡定。>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嘛。>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军情送到长安后,长安众臣很快就发现了不对劲。>
怎么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