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未知,更容易引发人的惶恐。>
贺齐可不是什么阿猫阿狗,论地位名望,他是眼下东吴朝中,可排名前五的名将!>
许多吴将更是知道,贺齐以往几乎从无败绩!>
如此厉害的名将,遇上糜旸,竟是全军覆没,身首异处的下场?>
那他们呢?>
下意识地,许多吴将被吓得纷纷倒吸一口凉气。>
“这…”>
“我们…”>
更是有一些吴将,说话都开始变得哆嗦起来。>
要不是有孙权诏书在那里压着,恐怕当场就会有人提议退兵,暂避糜旸锋芒。>
看着身前诸将惊恐的模样,吕岱叹息连连。>
就这军心,如何与锋芒正盛的汉军对阵!>
吕岱再无其他言语,他抬起有些佝偻的身躯,缓缓离开了阁楼中。>
吕岱不知道的是,他落寞无奈的背影,全都落入了周鲂的眼中。>
这一刻周鲂想起了,之前周益向他汇报的那件事。>
主上亲临,岂可无礼献上?>
…>
当糜旸亲临柴桑,贺齐战死,《伐吴檄文》这三则重磅的消息,在军中流传开后,两万余吴军都陷入了惶恐中。>
退不能退,进不敢进,便是眼下这两万余吴军面临的局面。>
在这矛盾的局面下,全军上下都支持起了吕岱按兵不动的做法。>
至少在吕范援军到来前,两万余吴军都不想迈入柴桑的地界中。>
而趁着全军上下不安之际,周益奉周鲂之命,趁着夜色潜行前往了柴桑城外。>
借助特殊的联络渠道,周益到来的消息,很快被送到了糜旸的耳中。>
听闻周益有要事求见,糜旸让蒋济将他带了进来。>
周益在来到糜旸身前后,恭敬的从怀中取出周鲂的密信呈给糜旸。>
收下密信后,糜旸展开看了起来。>
糜旸本在吃着牛肉,可随着目光在密信上的流动,糜旸顿时觉得手中的牛肉不香了。>
大丈夫,吃牛肉算什么本事。>
要吃,就该吃下数万敌军!>
“叫董卿来!”>
糜旸连忙放下手中的着,并对蒋济吩咐道。>
见糜旸脸有喜色,蒋济深知事关重大,不久后他就将董允带到了自己身前。>
在董允到来后,糜旸将手中密信接连交给他与蒋济阅览。>
董允先看完密信中的内容,看完后董允不由得大喜道:>
“真是天助大司马,若周鲂所言无误,柴桑以西,将可旦夕可定也!”>
而相较于董允的喜悦,蒋济就显得慎重一些。>
“臣以为周鲂所言,大多只是猜测,他尚无法确定吕岱心意。>
今我军顿兵柴桑城外,吕岱退避三舍,我军得他或不得他,并不紧要。>
臣以为无须冒险。”>
周鲂在密信中说的是,他察觉吕岱似有背叛孙权的想法,希望糜旸好好利用这一点。>
乍一听周鲂的建议很好,但对周鲂这样的人,蒋济并不敢轻信。>
另外若糜旸真想劝降吕岱,那么派去的使者就既要有身份,还要与糜旸关系匪浅,这样才能取信于吕岱。>
只是一旦将这人派去了,那他的生死就全在吕岱的一念之间。>
蒋济持重的建议,令糜旸脸上流露出思索之色。>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