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喆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明白杨小涛为什么坚持这么大的后掠角。>
听到吴喆这样说,杨小涛并没有给出准确答案,只是看着王力给出来的设计图。>
这款设计图是按照他的要求来的,当然他给出来的要求只有几个,就像这后掠角要有45度,这下反角要有6度,至于其他的就按照大体数据来。>
当然,这种事情,是由专业的小组来完成。>
就像这机翼的设计,就有专门的小组,组长就是眼前的王力。>
坐回原处,然后轻轻咳嗽一声,这才看向王力。>
“王工,你说说。”>
王力一看杨小涛询问自己,心里有点慌。>
“这个。杨总,吴主任,这个,我觉得,这种设计要从全局来看,如果单纯的说这个角度不行,那个角度不合适,都有些片面...”>
王力叭叭的说了一大堆,结果就是没一句肯定的,也就是,双方谁都不得罪。>
论起来,还是偏向杨小涛的,因为这事,就是杨小涛的主意。>
他们这个专项组,说白了就是按照杨小涛的要求来干活。>
就像现在做的这个机翼,现在做的是四十五度角,后面还有四十四度,四十三度,一直到四十度。>
而这只是开始,后面还有下反角的要求,这里面就有三度,四度,一直到七度。>
然而这只是开胃菜。>
杨小涛说了,四十五度的后掠角,要配上各种下反角。>
也就是说,每个角度的后掠角都要有不同度数要求的下反角。>
这,这不是设计的问题,这是个数学题好吧。>
可他们能咋办?>
先前王旭山就隐晦的说过,这样搞不行,得一边设计一边计算,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反馈修改。>
这次是飞机设计的主流方式。>
国内外都是这样做的。>
可他们呢,咳咳。>
王力听到杨小涛的要求后,就感觉,感觉在陪杨总画画。>
甚至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感觉,所有专项组的人都是这样想的。>
但,他们不敢说。>
不是他们胆子小,也不是没啥勇气。>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他们有这种读书人的骄傲。>
但...>
“那你说,怎么做。”>
“按你说的,能做出来?”>
两句话,杨总只用了两句话,就将王旭东驳斥的哑口无言。>
就让他们几个没心思管别的。>
就让吴喆张大嘴,没了心气。>
当然,大家更想看看,按照杨总说的,到底能不能做出来。>
“去吧,继续。”>
杨小涛见吴喆不说话了,便对王力摆摆手,然后将桌上的设计图看了下,确认编号后,这才交给娄晓娥,然后娄晓娥再放一个木头盒子里。>
这种木头盒子有十来个,整齐的摆放在靠墙边上。>
此刻每个木头盒子上都有个名字,有的写着机翼,有的写着垂翼,有的写着动力系统...>
每个盒子里,如今都有不少设计图。>
而每一套设计图做好,娄晓娥都会将其按照顺序做成套,再由杨小涛翻阅。>
这,就是杨小涛的办法。>
飞机的设计图太多了,自己一个人来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