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春元这次做手术助手,除了在手术并发症发生时提供紧急救治和给药建议外,最重要的一个工作是,在余至明的提示下,及时通过压力阀扩充球囊。>
这个工作,王春元在昨夜的电话沟通中受到过细致入微的交待。>
比如,收到指示后,要立即扩充球囊,一共扩张三次。>
第一次第二次间隔一秒,第二次与第三次之间的间隔是两秒。>
每一次球囊扩张的压力都不一样,一次比一次大。>
不仅如此,余至明还给出了每一次球囊扩张的具体压力值。>
面对如此具体而微的要求,血管介入一向经验丰富的王春元,都有些吃不准了。>
他特意调整了今天的工作安排,上午和下午各拿出了半个小时进行练习,确保这次协助工作不出任何差错。>
同时,王春元也对余至明今晚手术的成功,充满了信心。>
不仅在于余至明之前接二连三的成功,还至于如此具体而微的要求,让王春元看到了余至明对工作的认真和细致。>
本就天赋超群,对待工作又一丝不苟,准备工作细化到了极致,都这样还不能成功,谁还能成功?>
王春元看着正在推按孕妇的腹部,调整胎儿体位的余至明,不由想到了自己的那几个学生和助手。>
一个个笨的出奇,学习还不够努力,工作也不够细心,真是无可救药……>
就在王春元不满自己的学生之际,余至明已经干脆利索的做好了胎位调整。>
胎儿的胎心,正好对应了孕妇注射过麻醉剂的肚皮和子宫部位。>
手术时机,已到。>
余至明伸手接过细长的穿刺针,稍作停顿,屏息凝气,然后没有任何犹豫的刺入了孕妇的小腹。>
这看似简单一刺,要求却是极高。>
十七厘米的穿刺针穿过孕妇的肚皮、子宫,胎儿的肋间隙,直达胎心的右心室流出道,要一次功成,没有试错机会。>
而二十四周大胎儿的心脏,只有一个杏仁般大小,右心室流出道直径只有四毫米。>
穿刺针更不能穿透,要恰恰好,这个难度可想而知……>
此时的王春元紧紧的盯着余至明的动作,不敢有任何的分心。>
下一刻,他就看到余至明从护士手中接过导丝和扩张球囊透过穿刺针送了下去。>
王春元晓得,他发挥的时刻就要来了。>
刚想到这一点,他的耳边就听到了余至明的声音。>
“球囊,现在!”>
王春元想也没想,条件反射一般按下了手中的压力阀。>
一次!>
两次!>
三次!>
紧接着,他卸掉了球囊的压力。>
再下一刻,余至明撤回了球囊和导丝,还有穿刺针。>
再接着,手术护士忙碌不停的把几个传感器贴片贴在了孕妇的肚皮上。>
手术室的监测仪器设备,纷纷开机。>
王春元熟悉的手术室和氛围,回来了。>
他看向监测胎儿的几台仪器。>
只见屏幕的数据在一阵变动后,终于稳定了下来。>
胎心,135次/分。>
这是允许的正常范围。>
王春元又看向超声图像显示的,经肺动脉瓣的前向血流。>
之前对这胎儿有了解的王春元发现,这个前向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