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多久,两辆卡车拉着部件,另有一辆拉着研发科的人,还有刘怀民杨佑宁几个坐着吉普车,轰隆隆的离开机械厂。>
至于留守机械厂的事,就只能委屈王国栋了!>
车队离开机械厂,在最前面的吉普车上,夏老与杨小涛坐在后排,副驾驶上杨佑宁汇报着这段时间机械厂的事。>
随着车子前行,当杨佑宁说起杨小涛那废寝忘食、一幅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样子时,杨小涛平静的表情下,对杨佑宁伸出大拇指。>
老杨这点非常好,是他的功劳他绝不会让,但其他人的他也不会抢。>
还会帮着邀功。>
这自己邀功跟别人替自己邀功那可是不一样!>
果然,夏老听杨传宁这么说,再看向杨小涛的目光中多了份关怀。>
如此有毅力还有才华的年轻人,他是越来越喜欢了。>
“小杨,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是,领导。”>
“没有外人,不用拘来。”>
夏老笑着,杨小涛自然要顺着来,随后略一沉思缓缓开口,“好的。”>
“这上次我去金陵的时候,看到的,听到的都是大家说,这个不能动,那个不能拆的。”>
“还说什么国内只有一个,拆坏了负不起责任!”>
“我当时那个气啊,就不明白了,这东西到现在都二三十年了,难道咱们的技术连人家三十年前都比不上?”>
“我就不信这个邪!”>
杨小涛说着,前排的杨佑宁立刻挥舞手臂,“对,就不信这个邪。”>
夏老也是肯定点头,他们开始建设的时候才叫一清二白呢,现在,怎么也得进步点吧。>
夏老笑着,杨小涛继续说道,“所以我就想,既然人家能做出来,咱们没理由搞不定。”>
“何况这东西对咱们有用,更不能被人卡脖子了,要是万一哪一天那台机器坏了,难不成我们还要求人家来修?”>
“正因如此,我就查资料,结合以前的经验知识……”>
一路上,杨小涛将设计的初衷、过程、想法通通说出来。>
那口才,就是杨佑宁听了也觉得条理清晰清楚明白,不当解说员白瞎了。>
嗯,有些话还真得记下。>
杨佑宁在心里想着,若是这次成功了,机械厂的纪念堂里又的多一篇幅,到时候杨小涛说的这些可都是上好的解说词啊!>
心里盘算着,对两人的谈话听的越发认真。>
一路上,众人都在讨论着,不止是杨小涛他们,后面车子上也是如此。>
大家都期盼着,等待着最后的结果。>
红星钢铁厂。>
自从接到小涛的通知电话后,管志勇就带人来到液氧制备车间等着。>
同时让工人熟悉相关从器的使用,还有储备液氧用的罐子准备好,免得用的时候用了没有,那在领导面前可就丢人了。>
至于能不能做出来这不是他考虑的,他只需要做好准备,不论成功与否。>
安仲生跟在管志勇身,自从得到消息后,仍是处于震惊当中。>
这消息,来的太突然了。>
自从上次杨小涛回来后,他便得知国内液氧的生产状况,越是了解越是对液氧的制备不报希望。>
这两天,他都想跟杨小涛说明情况,先用氧气来实验,获得一手数据。>
至于其他配套设计,等技术成熟来后再进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