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这两个起头,北方几省都露出兴趣,虽然这里面有被动的成分。>
以前大家都是小鸡互啄,用的机械档次水平一样,每年干出多少粮食都差不多。>
可现在,你个晋省要这么搞,那哥几个要是不跟上,岂不是在来年收获的时候拉开距离?>
你这一枝独秀了,哥几个被抛在后面,被上级怎么看?>
那不是自己无能嘛。>
于是,北方几省也都派人来商谈采购问题。>
于是,轧钢厂拖拉机的订单越来越多,陈宫只能按照先后顺序,尽量都照顾着,将生产计划往后安排。>
根据他对车间产量的了解,这订单的计划安排到腊月也够呛。>
“谁能想到,会这么猛!”>
陈宫感慨着,不过心理却是甜如蜜。>
杨佑宁也在一旁笑着,看杨小涛的目光更是跟看金子一样。>
他可是从刘怀民那里了解到,当初王将军可是将红星拖拉机跟农场的十多台拖拉机进行比拼的,结果自然是完胜。>
而且听说,自家拖拉机后面拖着两辆小柴油机跑了小半个广场,这才让那些反对的人闭上嘴。>
单单这点还不足让他下决定要一千台,真正下决心的还是一个小事故。>
车子被开到沟子里,车头都撞歪了,大家都觉得肯定没戏。>
可拉上来后,再次加水加煤,车子有哒哒的跑起来。>
当时就有农场的技术人员对蒸汽机进行了分析,给出的结论是,“其构造精妙,设计精巧,材料足,质量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正是如此,才让慎重的王给刘怀民打了电话。>
这几天跟王的人签订订单,跟各省的代表交流,他们嘴上心上都对杨佑宁,对轧钢厂表示羡慕。>
但杨佑宁清楚,没有过硬的本事,没有杨小涛,这好事也落不到他们头上。>
“是啊,这说明,咱们的拖拉机是禁得起考量的。”>
杨佑宁夸了一句,随后看向杨小涛。“现在,我最担心的就是干不出来。那可就错失金山了!”>
杨小涛闻言点头。>
“按照这个订单,车间产量最少提一番才能跟上进度!”>
“不过这个好解决,一车间的打井机可以适当减少产量,调出一部分人来制造蒸汽机。”>
“还有三车间的铁犁子也造了不少,可以承担车斗的制造,这样生产效率会加快不少。”>
杨小涛想着解决办法,而一旁的陈宫跟杨佑宁对视一眼,都露出欣慰。>
因为杨小涛现在考虑问题已经站在全厂的角度,而不仅仅是一个车间主任。>
这点,杨小涛自己都没觉得。>
两人听着,杨小涛在心里计算着,突然想到一个问题。>
“厂长,有个大问题。”>
“什么?”>
“材料!”>
杨小涛慎重说出来,这么多拖拉机对钢铁的需求那可不是小数目。>
国内钢铁产量一直供不应求,还要优先满足军工企业,剩下的份额才会匀到各个厂子。>
这也是前几天仓库刚才备料不足的原因。>
杨小涛说完,杨佑宁也意识到,材料问题将会是大问题。>
但,钢材的配额是有数的,军工的不用想,想要多一些,就得从其他厂家身上往下扣。>
可那岂是容易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