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老沉默,心中思索着。>
只是手,已经在纸上写上杨小涛的名字。>
而且位置,在杨佑宁的上面。>
......>
四合院,>
就在夏老与刘怀民废寝忘食的时候,杨小涛等人却是用过丰盛的午饭,享受着团聚的时光。>
冉父继续跟杨小涛交流工作上的事,冉母领着孩子在院子里玩耍,冉秋叶则是哄着孩子睡觉。>
书房中,杨小涛将带回来的铣床图纸拿出来,冉父在一旁看着。>
他没有见过铣床,但不妨碍查看图纸。>
两人就在屋里交流讨论起来。>
“轧钢厂将陆续生产冲床和铣床,到时候柴油机的产量会大大增加,摆脱现在的人工局限。”>
杨小涛将铣床和发动机设计图放在一起,冉父看看左右,满意点头。>
基础工业增强后,才能滋养出更好的工业设备,进而加快工业的发展。>
“我在德意志留学的时候,就曾看到过他们生产手表的设备,那精度要求,不比国内的老师傅差。”>
“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机械的力量是无限的,人,总是比不过机械。”>
“那时候,才多久啊。”>
冉父感慨着,杨小涛闻言点头,“我们制造出来的启明星,其实就是三十年前德意志的产物。”>
“毫不客气的说,我们的机床比起他们,落后最少三十年。”>
冉父点头,“这点是国情决定的。我们无法辩解。”>
“但我们能够从百年缩短到三十年,也是一种进步。”>
“是啊,我们在追赶,但对方也在进步。而国内的脚步,太沉重了。”杨小涛有些无奈的说着,“就像这次,我们需要的合金都是从小日子上面的机器拆下来的,连小日子我们都赶不上,想要缩短差距,太难了。”>
说完,书房里一片寂静。>
“不要灰心,埋头苦干,终究抬头相见。”>
冉父认真起来,“就像我们的大蘑菇,谁会相信我们短短几年搞出来?”>
“联盟撤离后,我们自己都怀疑能不能做出来。”>
“但不做,永远都不行,只有做了,哪怕错了,也能知道,这条路不通,得走另外一条。”>
“做了就是进步。”>
冉父说完,杨小涛点头。>
“对了,爸,你那有关于德意志语的词典吗?我去图书馆借了两本关于机床发展的书,但,里面的文字根本看不懂。”>
“哈哈,你这是问对人了,我当年去留学,可是自学了三年德意志语,虽然没有词典,但一般的书还是能看懂的。”>
冉父得意说着,仿佛在这方面能够从这女婿身上获得一点骄傲。>
“那太好了,这本还有这本。”>
杨小涛转身拿起书架上的书递给冉父。>
“我看看。”>
“嗯,这本是机床的基础构造设计。”>
“这本是高精度机床的研发构想。”>
冉父看了会儿,点头说道,“两本书虽然时间有些早,但对你来说正好。”>
“这样,反正最近没啥事,我有时间,就给你翻译出来。”>
“那太好了。”>
杨小涛笑着,“也不用都翻译,您把重要的部分翻译出来,总结一下就行。我就想看看,怎么在现有机床上提升机床的精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