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吾爱文学网 > 玄幻小说 > 官居一品 > 第四三二章 机杼与琴声(2/4)

第四三二章 机杼与琴声(2/4)

上一页官居一品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吾爱文学网在线收听!
与咱们苏州城的三十家丝绸大户,齐聚一堂是要干什么,大家应该都知道吧?”

“知道……”众人纷纷道:“公公的织造局,要和我们谈包销的合约。”

“是啊,”黄锦表情有些郁闷道:“你们也该听说了,年前兄弟我栽了个大跟头,整整四万匹绸布被海盗劫了,这可都是织造局跟浙江的绸商赊得账,”说着眉毛一挑,重又激昂起来道:“事发之后,有人劝我赶紧回宫得了,可兄弟我说:‘不行,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咱不能干这种缺德事儿,这个损失我担着,这债我得还上!’”

话音一落,众人纷纷叫好,都说黄公公真仗义,真汉子!

沈默听着暗暗好笑,这黄锦太能往自个脸上贴金了,当初自己也劝过他回去,可这家伙一把鼻涕一把泪道:‘我和那个陈洪势成水火,若是这么灰溜溜的回去,必定斗不过他,到时候不是被发配去看皇陵,就是给撵到浣衣局。要是那样的话,还不如就此死了算了。’于是便在他府上躲了半年没敢露头,沈默都记不清,给他挡了多少回债主了。

现在自己通过汇联,放给他二百万两银子的低息贷款,蔫了半年的黄公公,一下子又脆挺起来,前后之差别着实好笑。

不过黄锦对他还是千恩万谢的,拍着肉呼呼的胸脯说:‘沈兄弟你放心,从此以后我黄锦就是你的人了!’

沈默这个恶寒啊,赶紧推辞道:“不必客气,都是兄弟嘛,况且我也不是白给你的,我还有个条件……”

沈默的条件是,这二百万两银子,织造局不能直接给浙江的绸商,而是向苏州的丝绸商采购绸布,用实物抵偿那些浙商。

这是因为沈默深谙宏观调控之道,知道对于遭受过严重金融危、百业萧条的苏州来说,急需有大工程、大订单来刺激经济的复苏。

为此他准备了两牌,一面是疏浚吴淞江的大工程,另一面就是这个织造局的大订单……要知道丝织业是苏州的支柱产业,从种桑养蚕,到煮茧做丝开始,步骤繁多,比如缫丝以后要‘捻丝’、‘拍丝’,进炼染炼染,纬丝捻成经丝,还有‘掉经’、‘牵经’等等名目,最后是“接头”,到此方可上织绸。

因此从蚕宝宝到精美的丝绸,要经过许多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养活着无数人——这些作坊只是进行最后一道‘上织绸’的地方,至于纺绸用的丝,都是向老百姓收购而来……江浙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桑养蚕,城市居民家中也有都缫丝的缫车,妇女无分老幼,大都恃此为业。加上男人们在工场当工挣得钱,便是一家人的全部经济来源了。

沈默看的很明白,怎么让治下繁荣安定,只有让百姓过上好曰子。只要百姓跟着自己能过上好曰子,自然就会真心拥护自己,谁敢跟他过不去,老百姓就先灭了谁!那样还愁什么治下不服,刁民滋事?

怎么让百姓过上好曰子,至少在苏州很简单,让所有的丝绸织造场有源源不断的订单,一直保持开工。大老板们赚得盆满钵满,给他们干活的户才能保住饭碗,上游的桑户、丝户才能有钱赚,大家都有了钱,苏州的饭馆酒楼、记院赌场才能红火起来,然后整个苏州的经济就盘活了。

可问题是,现在市舶未开,销路不畅,根本找不到那么大的主顾。没有不要紧,沈默可以造一个出来,便艹纵‘汇联’贷款给黄锦,让他的织造局向苏州订购丝绸,给那些杭州绸商顶账。

所以苏州城的大户们,对沈大人的感激之情,那真是如太湖之水,滔滔不绝了。如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官居一品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