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广告、报纸整版刊登倒计时,生怕那些电子产品批发商不能第一时间得知,还加了电台广播宣传。”>
有效吗?>
很有效!>
1987年1月1日,报纸整版刊登的广告是“倒计时30天”,到了2号,自然变成了“倒计时29天”。>
昨天的认租数据刚刚统计出来,杜兆辉一大早就忍不住给夏晓兰打电话。>
第一批放出去的档口就是试试水,虽然全被抢购一空,以250元/平方米的租价,也不过是收回了200多万回来。>
还不如杜兆辉花在宣传上的钱多!>
但这只是第一批档口的租金。>
还有第二批、第三批。>
这些档口全部放出去,一年的租金大概有700万!>
楼下的卖场能给杜兆辉带来这么大的收益,楼上的写字楼呢?>
还有正在建设中的商业街。>
他的这块土地还有等待开发的配套设施。>
明面上,杜琤荣只给了他2000万港币,加上杜兆辉卖了自己的豪宅和名车凑的,加上银行贷款,以及他靠着脸皮厚从杜琤荣手里“借的”,电子广场的总投资其实已经逼近5亿华币。>
5亿对普通人来说是天文数字。>
加上后期的深度开发,这个电子广场起码要再追加3亿投资。>
8亿就8亿,第一年收的租金不过是毛毛雨,等这里聚集了人气,租金收益会几级跳。>
何况这么大的一片地,他有几十年的运作时间……杜兆辉是个不学无术的花花公子,那是他没受过科班教育,但他并不傻。有“琤荣广场”在手,他在杜家其实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琤荣集团5%的股份,还不如琤荣广场的价值大。>
当然,琤荣广场也让杜兆辉欠了一屁股债,欠老头子的可以赖,欠银行的赖不掉。>
杜兆辉还是舍不得放弃那5%的股份,也舍不得放弃杜家的家产,第一批档口的火爆抢购,让杜兆辉觉得自己已经稳操胜券。>
他的声音在电话里听来有点失真,但那嘚瑟是一成不变:>
“杜兆基那个扑街,拿什么和我比?”>
夏晓兰想给他泼下凉水让他冷静下,但眼下一切都是按照他们的计划在走,明明是很好的势头,这个时候泼凉水,杜兆辉也不见得能听进去。>
夏晓兰就顺着他话说:>
“如果一切顺利,按照现在的局面,杜二少是输定了。”>
杜兆辉哈哈大笑,“还剩一个月,他用什么翻盘?”>
夏晓兰皱眉。>
她咋有种感觉,她和杜兆辉就像影视作品里反派……反派死于什么?死于话多!死于嘚瑟太早!>
别说还剩一个月,哪怕还剩一天,只要杜琤荣一天没宣告胜负,杜兆基都有翻盘的可能。>
夏晓兰还是没忍住:>
“夏子毓那边你不要忘了!”>
“没忘,我会按照约定把人交给你。”>
“……”>
妈的,这个蠢货,她是叫杜兆辉不要忘了夏子毓会是个隐患,既然已经把杜家姨太太的同盟瓦解了,杜兆辉就该早点消弭这个隐患。>
同样的话夏晓兰也不想翻来覆去的说。>
挂了电话,夏晓兰是高兴和犯愁皆有。>
或许是她杞人忧天吧,琤荣广场现在真是一片欣欣向荣的迹象。>
夏晓兰昨天已经从部队回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