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吾爱文学网 > 军史小说 > 重生之宋武大帝 > 第二百四十章 一统华夏(3/4)

第二百四十章 一统华夏(3/4)

上一页重生之宋武大帝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吾爱文学网在线收听!
吸取历史的教训,从中找到适合我们的经验。”李隽沉思着道:“秦代迅速崛起,而又很快就灭亡了,究其原因不外一句话,就是贾谊的评论没有‘因时而改政’,山东六国已经不复存在了,国家已经统一了,秦始皇没有把战国时期的‘特别之法’改变成承平之时的法令,再有使用民力过当,才有秦代的灭亡。朝廷现在面临着新的局势,也要改变一些作法,对于鞑子,以前他们欺压我们,打我们,我们以血还血,是正当的。现在不同了,朝廷强大起来了,要进行战略追击,不能以仇恨之心进行这件事,而是要尽量善待善抚,化解仇恨,达到民族融合(按:请朋友们品品融合一词)的目的。

“对于那些投降朝廷的蒙古人,要善待优抚,对于那些顽抗到底的要坚决打击,绝不留情。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中就曾使用过为数不少的匈奴士兵,他的托孤重臣金日磾还是匈奴王子,我们也应该有这种气魄。”

柳河子分析着道:“从感情上说,宽恕鞑子,实是让人难以接受。不过,仔细一想,现在宽恕鞑子,对那些投降的鞑子进行优扶,对于朝廷有莫大的好处,一则可以减少进军漠北的压力,二则也有利于漠北的长治久安。皇上,臣无异言。”

众人一个接一个地表态,表示支持李隽的意见,只有高达摸着白胡子不说话。李隽看着他,问道:“高将军,你怎么看?”

“皇上,臣年纪一大把了,杀也杀够了,不想杀了。”高达非常简单地道,他的意思非常明显,支持李隽的看法。

李隽最担心的就是将军在这件事情上的不合作,他们不象李隽一样,他们对蒙古人的仇恨很深,要是不接受也是情理中事,能够得到众人的一致支持,李隽很是欣慰,道:“为了争取蒙古人的民心,朕决定把忽必烈夫妇按照蒙古人的可汗礼仪厚葬。长城已经拿下,出兵漠北的时机已经成熟,该是给鞑子最后一击的时间了。朕决定,这次出兵漠北,由廖将军统一指挥。草原广袤,主要是靠骑兵机动作战,朕决定这次出动所有的骑兵,投入所有的马匹,赵佥、欧军行、解晋全部参战。赵良淳也出征。高将军年纪大了,也该歇歇了,你就负责大军的后勤保证。”

众将齐声领旨。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不错的传承,那就是对于前代的帝王之家能存则存,能封王就封王,当然是要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象楚霸王那样把秦始皇的后人子婴给杀了,把阿房宫给烧了,实在是一桩暴行。

对于忽必烈,只以蒙古人的可汗礼节安葬,而不以汉人的皇帝礼节,是出于不承认他对中原的统治。

阿房宫里有一样东西是绝对不能烧的,就是记载天下形胜的图书,楚霸王没有想到这点,只能说他很差劲,萧何眼光独到,把这批图书收集起来,对西汉的稳定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楚霸王只知一味蛮干,最终败亡,后人多有惋惜者,其实是他自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

“皇上,有一件事还请皇上尽早决断。”廖胜功想了一下,道:“朝廷一路大胜,中原光复了,汴京也光复了,请皇上早日下旨还都汴京。”

汴京光复是无上荣光之事,还都汴京更是顺理成章之事,众人齐声赞同,道:“廖将军所言极是,请皇上早日还都。”

高达的说法更特别了,道:“皇上,臣的年纪着实不小了,这身子骨越来越不听话了,臣也没几年好活了,臣也没什么心愿,就想着朝廷早日还都汴京,臣就可以天天吃上灌汤包。”

“你还真够嘴馋的。”李隽笑着数说他的这位知交,道:“这件事,朕想过了。朕以为,还都不如重新定都。”

李隽的话是语惊四座,廖胜功他们的眼睛睁得老大,看着李隽。李隽知道他们想的是汴京光复,回到故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他突然来个重新定都,势必引起众人的震惊,指着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重生之宋武大帝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