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吾爱文学网 > 军史小说 > 中华大帝国 > 第十一卷 霹雳弦惊卷 第八十七节 余波未止(1/3)

第十一卷 霹雳弦惊卷 第八十七节 余波未止(1/3)

上一章中华大帝国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吾爱文学网在线收听!
.

主力部队均遭到重大伤亡,一个月内中**队的损失达到创记录的10人之巨,就连远征军的主力也立足不稳,急匆匆的从墨西哥湾全部撤军,自开展以来对美国的陆地战国损失殆尽。

韩兴华的脚刚踏上中国的土地,就被客客气气的宪兵请去喝茶,而其实熊熊的日美联军妄图趁势攻占太平洋上的战略要地,夏威夷。但是在随后赶到的谭枫霖面前,日美联军只能灰溜溜的跑回去,双方的海军实力相差的太大了。此后谭枫霖利用航母对联军实施了一连串的军事打击,将美国西部沿海三百公里划成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后一方面谭枫霖的海军陆战队没有准备好,另一方面日美也无力扩大战争规模,双方开始了相持。

但是这次失败的破坏力远不止如此,一直以来民众都认为中**队是无敌的,当然作为军人自然知道这种说法有多可笑。但是一直以来舆论都是这样宣传的,老百姓自然也是相信。所以才分外的不能接受这个事实。

另外由于开展已经两年多,虽然在很多战场上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可是国民生活水平下降也是不争的事实。这种不满的情绪在胜利的时候可以隐忍一段时间,但是一旦失败,尤其是这种军事上的惨败迅速反映到国内地政治上。这次战役中惨重的伤亡和巨大的失败,使原来就已经存在的反战呼声演变成了反战风暴。

1917年9月,整个中国陷入混乱状态,数百万民众走上街头,要求立即惩办无能的卖国将领韩兴华,声势浩大的游行队伍在舆论地刺激下不断膨胀。全国各地相继进入瘫痪的境地。这对于中国政府实在是雪上加霜的打击。财政上也已经陷入了捉襟见肘的困境:由于连年不断攀升的军费开支,国家一直在慢慢的失血,将十几年前捞取的财富换成炮弹和军舰。而这次国内的严重混乱造成了税收地断绝,使银根更紧缩到难以为继的地步。1917年10月,迫于国内的巨大压:辞职,中国政府倒台了!间接责任人之后。所有的舆论矛头不约而同的指向了远征军的总指挥,韩兴华上将。

10月11日,大公报刊登了的著名反全国各大报纸上登载。「无私之为公」的「公」字作为报名,这是一个响当当的报名,因此以「大公」为名的报纸特别多。但是坚持下来的只有目前在香港出版的这一家。《大公报》创刊于一九二年六月十七日,是目前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地一家报纸,是中国报纸中的老寿星。《申报》和《字林西报》)在他面前也只能做一回小弟

在中国,《大公报》具有崇高的声望。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起过重大的影响。是当时舆论界的泰山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唯一的一名长驻欧洲的中国的战地记者,就是《大公报》地萧乾。而发表《中国的未来在何方》的朱若冰也不是无名之辈。之前曾长期驻美,对美国的情况十分了解、在文章中,对中美地长处做了逐一分析,《中国的未来在何方》成为中国新闻史上的经典性的名篇,而朱若冰也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记者。

由于观点尖锐,并且言之有物。《大公报》当日总发行量接近六百二十万份,这在当时,是一个空前的数字。一石激起千层浪,瞬时间中国各地的反战运动一下子高涨起来。一时间风起云涌,大有黑云压城城欲催的驾驶。

但此时韩兴华已经在北戴河疗养院,在环境优美的度假胜地,躺在宽大的躺椅上,享受着轻柔的河风。还有沙滩的阳光和新鲜空气。但是韩兴华的心中却十分的不快,并不是没有美女相伴,而是朱启冰的那篇文章。

实际上没有一个中**人会为那篇文章感到高兴:朱启冰对军人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挖苦和讽刺,把每一个人都筹划成一个冷血的杀人魔王。而且对于司令部的描写,让人感觉到中国的军事机器是由一批精神病在掌握着。文章本身写得慷慨激昂,但是朱若冰对战场态势和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中华大帝国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