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京城大学保卫科。>
“冯化成。”>
“年龄?”>
“36.”>
“职业?”>
“……诗人!”>
听到这个回答,圆明园技术学校保卫科的同志和李卫东都有点蒙圈。>
这年代确实还有诗歌的,不过和后世的诗歌不太一样。>
李卫东记忆犹新的有一首。>
“进驻桃花峪,山崖摆战场,锤钎作武器,战士施工忙。机器隆隆叫,炮声震天响....”>
诗歌都是比较铿锵有力,内容积极的,还可以搭配快板演奏。>
但是,好像没有听说谁是诗人的。>
什么时候诗人还成为一种职业了?>
像早些年的先进青年,虽然大多数都是知识份子,但他们也有着自己赖以谋生的职业。>
靠着写诗想要混饭吃?>
你以为你谁啊?>
李科长下意识的问道:“写诗歌的?哪个单位的?”>
“……没,没有单位。”>
李科长皱皱眉头:“无业游民啊,那家庭住址呢?”>
这下冯化成低下了头,不肯吭声了。>
要是说出家庭住址,那保卫干事们一准得上门查。>
让周围的邻居知道后,他冯化成还有脸住那吗?>
见冯化成不出声,保卫科的李科长声音又高了几分:“我问你住址!”>
“朝,朝阳区,南锣鼓巷的帽儿胡同。”>
李卫东闻言,有些惊讶的看冯化成一眼,这货竟然跟自己住在一个街道?>
还真是巧了!>
李科长敲敲桌子,严肃的问道:“说说吧,为什么来京大偷书?”>
冯化成偷偷的瞄了李科长一眼,吞吞吐吐的回答:“文,文化人的事,怎么能说偷呢?”>
李科长冷笑一声道:“呵,文化人里边有了你这么一位,还真是有够长脸的!别特娘给我装,赶紧把事情交代清楚!”>
“……”>
李卫东在一旁饶有兴致的看着李科长审讯的一幕。>
作为当事人之一,他自然得跟着保卫科回来调查。>
至于钢材则是让牛萌先送过去了。>
在听到这货叫冯化成的时候,李卫东逐渐想起了他是谁。>
表面上说着自己是文化人,私底下干的却是狗屁倒灶的事。>
在《人世间》里,这货靠着一手歪诗,没少欺骗无知少女,周蓉就是其中一个。>
当然周蓉也是活该,这女孩纯粹的恋爱脑,为了追随冯化成,把家里的老母亲和年幼的兄弟丢下,大老远的跑去深山找这个冯化成。>
选择这个比自己大了二十岁的老男人的理由很简单,她觉得人家是个诗人,有着高尚的情怀和满腹经纶,哪怕条件再差,她也甘愿追随。>
冯化成这人有高尚的情怀么?他有个屁。>
勾搭周蓉的时候,他是个还没离婚的有妇之夫。>
满腹经纶也不见得,连一首代表作都拿不出来。>
周蓉考上京大后,邀请校外的诗人到学校做诗朗诵,他直接剽窃了别人的作品。>
这个自诩为诗人的文化人,实际上不但见利忘义,而且沽名钓誉,出轨更是他的常规操作。>
周蓉能看上他,除了眼瞎恋爱脑外,就是遗传了周志刚的基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