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涛说完,杨大壮和杨石头齐齐看向杨太爷。>
这种事,涉及到方方面面,还是让他老人家拍板的好。>
“看我干啥?”>
杨太爷没好气的说了句,末了对杨小涛抬抬手,“你们听他怎么说!”>
两人又看向杨小涛。>
但就刚才杨太爷的态度,俩人心里明白,这事他是赞成的。>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杨小涛只是简单的两句话,就让两人心里一颤。>
随后,杨小涛将先前的打算说出来。>
这次,三人听了,面色比建立学校更加震撼。>
“小涛,你是说,要把玉米推广开?”>
杨石头最先沉不住气,开口问道。>
杨小涛点头,“对,只要有合适的场地和人手,我觉得应该可以。”>
“干!这事必须干!”>
一旁杨大壮捶着桌子,脸上因为兴奋有些潮红。>
若是能够大规模种植,不仅杨家庄跟着收益,就是周围的村子,也能获得好处。>
更重要的是,他呢为这个新生的国家,贡献出自己力量。>
“学校要盖,但这钱,你拿回去!村子里还用不着这些。”>
杨大壮又开口,将钱推到杨小涛跟前。>
“大壮叔,你说这就见外了。”>
杨小涛又推回来,“这办学可不容易,不仅要房子,还要有桌子,凳子,课本,纸笔以及请老师。”>
“这里面的花费可不少。”>
“您要是拿我当杨家庄的人,就别推辞!”>
杨小涛这么一说,杨大壮两人的热情消散许多,他们没有细想,现在听杨小涛说了才知道办理学校有多难。>
但看向杨小涛,更加认同。>
这时,杨太爷开口说道。>
“房子好找。咱们村东边以前有个破窑,只要收拾收拾就能用。”>
杨大壮自然知道是哪,“缺少房梁啥的,各家各户都出点,不是问题。”>
“桌凳也好说,咱们村就走木匠,趁着农闲个把月就能搞定。”>
几人你一句我一句的将条条框框列出来,建立学校的事也有了雏形。>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就是找老师了。>
“这事,我们可以和镇上汇报,相信镇上会给些帮助的。”>
杨太爷最后插了一嘴,末了又说,“实在不行,我们几个能动弹的,先教字和简单的算术。”>
“我看行,太爷您出马。那村子的猴崽子感不听话?我看要不您当个校长,管起来也方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杨大壮开口,杨太爷便笑起来,这校长他还真想试试。>
随后几人又是商量一番,具体章程交给杨小涛负责,学校的建设村里负责,至于其他的,还要等学校建好,跟村里人说清楚才行。>
第二天,杨小涛便起程回四九城,准备忙活建立学校的事。>
杨小涛走后半个月,村里的事情忙活完了,粮食上交,村里也有了闲人,杨大壮就开始召集人,将建立学校的事情说出来。>
有杨太爷坐镇,加上这事对他们孩子来说都是一条出路,村里人大都同意。>
就是不同意的,有杨太爷这权威、地位的存在,也不敢多说。>
而且众人也听说了,这事是杨小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