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来暑往,春去秋来。>
忙碌的日子总是让人感受不到时间的脚步。>
冬天过去,春天的气息还没来的及细细品味,田野里的花香鸟语就已走远。>
而后,丰收的喜悦再次涌上众人的心头。>
杨小涛戴着斗笠,站起身来活动腰骨,手上的镰刀放在一旁,身后是一排割倒的玉米杆子。>
“歇一歇,喝口水。”>
不远处一个女孩端着铁皮水桶走过来,手里面拿着木瓢,停下后,舀水递给杨小涛。>
“谢了,二姐!”>
杨小涛道个谢,随后接过木瓢咕咚咕咚喝了几口。>
见杨小涛喝水,面前的女孩目不转睛的看着,眼睛里带着莫名的光芒。>
女孩叫杨红兵,是杨大壮的侄女,在家里排行老二,和杨小涛同辈却比他大一岁,所以杨小涛叫一声二姐。>
“你这城里人,干活可不赖。”>
“大伯他们都被你落后面了,真行。”>
杨红兵不太会夸人,话里却是透着真诚。>
杨小涛听了,回头看向身后的人,咧嘴笑起来。>
十米开外的杨大壮见了,连忙低下头干活。>
对于侄女什么心思他能不知道?>
就是杨太爷,杨家村的人都看出来了,当然他心里也是希望俩人能走到一起的。>
但从现在看来,两人间没有摩擦出来火花,这走到一起的可能有点,小!>
听到侄女拿自己比较,杨大壮也是心累。>
实在是,比不过杨小涛啊。>
力量上的差距他已经认了,但这体力的差别,让他这干了半辈子的庄稼人有些脸上挂不住。>
至于其他村里的汉子,同样低头干活,那动作绝对是被刺激到了。>
“城里人咋了,城里人也得干活挣饭吃啊。”>
“我们和你们一样,都是靠自己的双手生活,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杨小涛感慨说着,在他心里,城里的工作看起来体面,但劳动强度一点不比农村差。>
“你说话真有道理。”>
杨小涛听了没在意,低头继续干活。>
杨红兵见了,也没多说,拿着水桶往另一边去。>
他这次回来,主要是收到杨石头的邀请。>
去年过年时候,杨石头家的查出来怀孕,这不今年就生了个大胖小子,然后回来喝满月酒。>
作为叔叔,杨小涛也不客气,拿了十块钱的红包,倒是让村里人不住的感慨。>
这年头,挣钱不容易。>
有这十块钱,杨石头家里会轻松不少。>
当然,十块钱对现在的杨小涛来说并不多,但他也没必要给太多。>
都是一个村子里的,谁和谁还不是亲戚?>
这次来了杨石头家,下次再有人找,那还能拿少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就是人心。>
中午大家伙在田间地头席地而坐,一人端着一个大碗,里面装着面条,实实在在的二合面。>
比起前年过年时候,这吃的简直翻了一个档次。>
周围汉子都埋头吃饭,几个吃完的又跑去捞面条,继续吃。>
杨大壮几人和杨小涛坐在一起,看着碗里的一块肥肉,眼睛里都是满足。>
他们知道,只用了两年就让村子里发生这种转变,靠得就是面前的年轻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